8月15日,隨著上海石化儲運六車間油氣回收裝置投入試運行,上海石化“碧水藍天”項目之一的儲運部VOC異味治理項目建設完成。至此,該公司列入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碧水藍天”計劃的22個項目全部完成。
2013年下半年,上海石化對外發布消息,啟動“碧水藍天”項目,計劃利用3年時間,完成22個納入到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碧水藍天”計劃的環保治理項目。時至今日,上海石化如約完成,拔地而起的它們,各個都是治理廢氣和污水的“高手”,讓上海石化環保治理能力得到脫胎換骨式的提升。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雨的罪魁禍首,VOC(揮發性有機物)是產生異味的元兇巨惡,所以,在完成的22個項目中,有15個聚焦在廢氣治理上。
電廠是上海石化脫硫脫硝戰役的主戰場。
從2013年開始,至2014年下半年,上海石化完成了1至4號及6號鍋爐的脫硝改造。監測數據顯示,電廠氮氧化物排放濃度降至80毫克每標準立方米以下,優于國家“不超過100毫克每標準立方米”特別排放限值要求。項目每年也可減排氮氧化物8200噸,減排煙塵約3000噸。
接過脫硝戰役接力棒,上海石化又開始脫硫改造。原先,電廠是四臺鍋爐共用兩套脫硫裝置,脫硫裝置“雙拳難敵四手”,不利于進一步削減二氧化硫排放濃度。為此,上海石化于2015年初啟動了“一爐一塔”改造項目,通過新增兩套脫硫裝置,實現“一臺鍋爐,一套脫硫裝置”的配置。今年4月,“一爐一塔”改造項目完成,并投入使用。統計顯示,新建和改建后的四臺脫硫裝置,二氧化硫均控制在50毫克每標準立方米以內,達到國家“不超過50毫克每標準立方米”特別排放限值要求。
除此之外,上海石化林林總總的塔罐,各個灌裝點,則是VOC治理的重點。上海石化通過工藝路線改造,或回收利用VOC氣體,獲引入火炬系統焚燒,獲經脫臭裝置處理后再高空排放,消除生產區域的異味。值得一提的是,VOC回收利用也產生了直接的經濟效益,比如煉油部,每年就可產生1700余萬元的效益,可謂一舉兩得。
污水治理方面,上海石化砍出了“三板斧”:回收利用、提標排放、清污分流。
2014年底,投資逾億元的“污水深度處理及回用工程二期項目”投用,它將上海石化的污水利用率從5%提升到27%,污水回收量從每小時250噸提升到1000噸,一年可回用污水800多萬噸。而且,由于采用二級生化后的深度處理工藝流程,出水COD(化學需氧量)濃度降至60毫克每立方米以下,以前只能用作消防水、灌溉水、沖刷水的回用水,升級成為可供裝置生產使用的工業水。
去年年底,投資1.2億元的外排污水提標升級項目建設完成并中交。該項目一年可處理2000萬噸污水,相當于1.5個杭州西湖。它采用了“高效氣浮+臭氧催化+曝氣生物濾池”中石化示范的組合工藝,可深度去除氨氮、總氮、總磷,以及色度等污染物,使上海石化的外排污水達到《海市污水排放綜合標準》規定的一級標準。污水不污,即便“用來養魚也毫無壓力”。
為減少污水的產生,上海石化采取的一項措施就是清污分流項目,即通過完善地下水網,使清下水(即雨水)和污水各行其道,避免兩者摻雜在一起,一同進入污水處理場。今年4月,清污分流項目中交,9家生產單位的26個循環水場排污接入污水管網,全部引入污水處理場處理。
除此之外,上海石化也在“碧水藍天”項目建設過程中自我加壓,增加了另外14個環保治理項目,進一步提升企業對廢氣、廢水、固廢的處理能力。截至目前,這14個項目已完成9項,其余均將在年內完成。
在上海石化“碧水藍天”項目建設過程中,社會公眾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對環保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政府對環保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為能盡快地建設項目,投用項目,讓項目發揮作用,所以,在建設步伐上,上海石化重點抓好特別重大的項目,建設一個,投用一個,接著建設下一個。
廢氣治理項目主要集中在電廠,污水治理項目主要集中在水廠,剩下林林總總的項目分布在其他單位,三條戰線齊頭并進,一起打造上海石化“碧水藍天”項目。
由于參見的部門、單位較多,為做好協調,確保項目建設按節奏向前推進,從去年開始,上海石化每月召開一次安全環保項目工作協調會,至今年8月,已經召開了18次。協調會上,各家部門、單位匯報項目建設的進度、碰到的問題,相互通氣;該公司分管安全環保工作的副總經理出席并主持會議,協調各家部門、單位,并提出工作要求,督戰項目建設。同時,上海石化也將22各項目列為效能監察項目,進行督促。
2015年下半年,上海市發布并實施了《金山地區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方案》,作為該地區一家特大型中央企業,上海石化也參與其中,并將相關“碧水藍天”項目列入其中,加速推進。
許多項目建設中,面臨著一邊生產、一邊施工的難題,工作人員則想盡辦法克服困難,確保日常生產和項目建設兩不誤。比如電廠“一爐一塔”改造,為保證日常生產,他們采取了一個一個逐步改造的方式;而且現場施工面積非常狹小,身前兩三米還在打樁,一轉身,兩三米處就是正在轟鳴著的裝置。
盡管施工遇到極大的困難,但參建人員見招拆招,運用一系列安全高效的環保優化措施,為早日實現“碧水藍天”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