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國家發改委《中國“互聯網+”行動百佳實踐案例》入選名單公示完成。名單中的“智慧能源”類別下,展示了中國石油物聯網技術、許繼集團四表集抄工程等典型案例,同時為“互聯網+”加油站留有一席之地——深圳市喂車科技公司(簡稱“喂車車”)以“智慧油站”APP解決車主和加油站痛點,致力于通過能源供給方向的供給側改革和產業升級,改變傳統能源領域。
2014年以來,“互聯網+加油”創業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國企也紛紛牽手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公司,致力于用互聯網思維解決大數據和精準營銷的難題。如今,一些“互聯網+加油”公司已“倒下”,另一些公司正在調整自身業務。可以說,“互聯網+加油”解決方案在過去的兩年,已在殘酷的競爭中進行了“證偽”和“試錯”。
成品油零售市場的“藍海”,3年來經歷了一輪互聯網技術淘沙。如今,璀璨珍貴的珍珠已若隱若現。
“互聯網+”企業涌入加油市場
“汽車加油等后市場服務領域,近年來處于經濟逆周期,需求量大,利潤可觀。”7月26日,喂車車相關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近年來,由于國際油價低位運行,再加上國內經濟增長疲軟,成品油消費需求低迷,批發價格一再走低,使加油站零售利潤在整個供應鏈中處于高位。
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汽柴油批零價差水平已處于2015年9月以來的高位,大部分主營單位的產品出現1100元/噸~1500元/噸的批零價差,山東地煉方面柴油批零價差則較長時間穩定在1500元/噸以上,汽油價差穩定在2300元/噸以上。去除人工費用、設備維護費用等,加油站利潤仍較為可觀。
目前,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已將營銷重點轉向零售終端,山東地煉、延長集團等地方煉廠的煉油能力也不斷增強。
業內人士分析,地方煉廠在可觀零售利潤的誘惑下,也將積極參與到加油站競爭中。
行業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加油站數量近11萬座,每天的加油交易量近百億,年加油交易額近3萬億元。因此,眾多“互聯網+”企業及其背后資本,爭相涌入加油市場。
國有企業發力“互聯網+加油”
在我國近11萬座加油站中,中國石化直營和控股加油站逾3萬座,中國石油直營和控股加油站逾兩萬座,其他國有企業控股加油站約2000座。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的加油站數量占比達47%。2014年以來,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在成品油零售領域實施“互聯網+”戰略,致力于擴大零售銷量。
2014年9月,中國石化銷售公司與騰訊科技簽訂業務框架合作協議;2015年6月,騰訊與中國石油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今年3月,支付寶也收到中國石油拋來的橄欖枝,與其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今年以來,兩大線下支付巨頭微信和支付寶分別展開行動。支付寶方面表示,將為中國石油提供大數據和精準營銷服務,包括油卡充值、油站掃碼付款、會員管理等。
支付寶方面表示,全國目前至少有1400座加油站已與其合作實現手機支付,這個數字在今年內將提升至3萬座,平均每天增加159座。支付寶的合作伙伴包括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國企,也涵蓋殼牌、BP、道達爾等外企。
微信方面表示,中國石油已在全國近1500座直營加油站上線微信支付,構建“人·車·生活”生態圈。2015年11月18日,微信與中國石化廣州石油聯合宣布,開展加油O2O領域的合作,即深圳石油94家加油站開通微信支付,客戶還可通過微信購買非油品。自此,廣東石油成為中國石化銷售系統首個開通微信支付的公司,未來將有2500座加油站完成“智慧升級”,既能利用微信賬號打通加油卡,直接進行用戶管理,又能通過微信線上活動吸引用戶。
據悉,微信支付可使人均加油排隊等候時間比之前縮短25%。除率先開通微信支付的加油站外,微信相關支付服務將向所有加油站拓展。
最終,通過覆蓋全國的加油站網絡,微信可以為車主提供更加智慧的出行方案。
民營企業在加油O2O領域頻頻“試錯”
與國有企業精而專的大動作相比,民企在加油O2O領域的嘗試更加多元化。2014年以來,一批創業型公司如車到、喂車車、易加油、油棒棒等在市場競爭中涌現。雖然這些企業的服務內容不盡相同,但按終端基本分為2B和2C兩類,分別面向油站和加油用戶。
面向用戶的2C端,絕大部分APP都鼓勵用戶預充值享返現、與油站合作享折扣,然后根據相關優惠實施加油站導流、加油后實現線上付款等。其中,大部分APP號稱要讓加油更加實惠與便捷,讓加油站銷量提升。
由于行業競爭激烈,加油O2O公司更愿意通過與合作加油站采取高額補貼的方式,在最短的時間內“跑馬圈地”,獲得更多市場份額。
然而,經過近兩年的實踐,這種補貼返現、折扣推廣的方式并沒有提升油站銷量,反而有兩家加油O2O公司——運營大圣加油APP的北京佳油寶、運營油通APP的油通科技由于難以負擔巨額補貼,相繼倒閉。
“這些APP的加油站導流功能并沒有帶來額外銷量,只是將油站本身的銷量變為APP的而已。”有關人士表示。對價格敏感的車主關注折扣、返現等優惠,但不會為此到3公里外的油站加油;對價格敏感度不高的車主則更關注加油的便捷和舒適度,很難注意到每升幾毛錢的價格差。
“實踐證明,加油站導流這個功能是偽命題。尋找加油站對用戶來講根本不算痛點,甚至連癢點都算不上。”有關人士表示。
提升交易與運營效率是關鍵
在試水“互聯網+加油”領域后,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有幸生存下來的民營企業都領悟到,低價的成本競爭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持,如果能夠提高加油站交易、運營和營銷這3個環節的管理效率,就能夠幫助整個行業提升效率。
經過對全國范圍內的2000座加油站進行調研,在工作日9時~10時、17時~18時的早晚高峰期,管理較好的一座西部外資加油站,每小時油槍的平均加油時間為15分鐘;而調研中排名前20的加油站,每小時油槍的平均加油時間僅為6分鐘。
連加油高峰期,許多油站油槍的閑置時間都超過90%。若閑置時間能夠壓縮,則可以使加油更高效。
“一座加油站,員工一半在服務,一半在交易。一位車主從進站到出站,如果使用現金外的形式交易并開具發票,平均需要花3分鐘時間加油,3分鐘排隊買單。”有關人士介紹說。因此,提升交易環節的效率,讓車主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支付并開具發票,就相當于提升加油過程的效率。
為實現這一目標,諸多加油O2O公司進行嘗試。喂車車自主研發“完全不下車”支付系統,配套硬件和軟件解決方案,讓車主在15秒之內不下車完成交易,同時完成非油商品的購買。他們引入智能防爆小票機和智能發票機,安裝在加油機旁,車主在車上完成支付后可打印小票和發票,由加油員遞給車主,優化了交易流程,且不容易遭受惡意逃單。
通過提高支付環節效率,加油站的人員配置需求降低了,車主的體驗改善了,運營效率得到提升。最重要的是,加油站在高峰期的供應能力得到顯著增強。
細分用戶增加消費黏性
觀察近兩年大量出現又沉寂的加油O2O應用軟件可以發現,其未能占領市場的原因之一是未能對加油用戶進行細分,采取不同營銷手段從而增加特定用戶群體的黏性。這樣一來,特定加油站的用戶忠誠度無法得到保證,車主也很難從這類應用軟件中受益。
加油站無法進行用戶細分,受制于其與用戶的互動途徑。使用傳統支付方式包括現金、刷卡等途徑支付,加油站只有在用戶辦卡時才能收集信息,實現用戶分析。對線上支付用戶,加油站只能了解油站銷量,無法得知車主的加油頻次等立體消費信息。
換個角度來思考,如果能利用支付等途徑有效收集用戶信息,篩選特定用戶群體進行有針對性的營銷,就能夠提升用戶忠誠度,將其購買潛力發揮出來。
中國石化廣州石油計劃推出車主服務APP和易捷微商城,形成“一網一微一店兩端”五大平臺,進一步打通線下實體網絡和線上平臺渠道,對內整合零售、非油品和批發等客戶資源,建立客戶綜合積分體系;對外與金融服務、餐飲百貨、文化娛樂、汽車服務等企業開展跨界合作,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加強對車主消費需求和行為的分析,為車主提供更加精準和個性化的服務。
有關人士認為,加油站客戶管理中,“導流”的主要對象有兩類,一是對價格彈性敏感的群體,如共享經濟時代的快車、專車司機等;二是擁有靈活的交易手段與油站的交易方式相匹配的車主。但最核心的問題是,加油站如何管理周邊3公里范圍內的客戶,提升他們的忠誠度?
“車主可以分成很多種,有一些車主附近可能只有一座油站加油方便,但大部分車主方便加油的站點有2~3座,可能在家附近,可能在公司附近,也可能在沿途路上。”有關人士經過調研得出結論。按照這個比例計算,對于在舒適區內但加油頻次下降的用戶,采取合理的促銷或積分手段召回,召回率理論上可以達50%~66.6%。“除對不同客戶群體進行有針對性的營銷外,用位置思維開展加油站營銷也是有效途徑。”有關人士表示。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