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余海鑫辦完入學手續,與早他一年入學的師哥張帥相聚于中國科技大學。
余海鑫掏出手機給河南油田一名老師發送感恩的短信。這位老師是這對苦難孩子共同的恩人。
余海鑫以657分的成績考入核物理專業。張帥去年以667分成績進入這所大學的實驗班。
此刻,他們的恩人、就職于河南油田一中的老師,并不愿意透露真名實姓。她說,自己只是幫扶團隊里的一員,不好意思獨貪這分功。她希望以網名“閑風”稱呼她。
然而,這位“閑風”七年來沒有閑過。余海鑫和張帥的家都在西峽縣軍馬河鄉的大山深處,距河南油田100多千米。“閑風”認識并幫助他們兩個,完全是“意外”。2009年夏天,上海的朋友錢女士,委托當老師的“閑風”找一名家庭困難,學習成績好的低年級學生作為幫扶對象。帶著朋友的善意,“閑風”經過幾個月的篩選,把讀小學六年級的余海鑫和讀初中一年級的張帥作為備選對象。
2010年元月,“閑風”利用一個雙休日,帶著學習用品,來到大山深處,同兩個孩子的家人見面。
三間泥坯土瓦房,孤零零地趴在半山腰背陰處,這就是余海鑫的家。房間陰暗潮濕,客廳的墻壁上張貼著余海鑫獲得的10多個獎狀。80多歲、身體殘疾的奶奶和孩子們一起生活。姐姐在縣城讀高中,一家五口人的年收入只有幾千元。鄉中心小學離家十幾千米,海鑫只能住校,每周回家一次。
張帥的家距余海鑫家有30多千米。兩個妹妹同時患血液病,本來就貧困的家雪上加霜。張帥被逼到輟學的邊緣。
兩個孩子的學習成績都很優秀。“閑風”放棄二選一的想法,決定借助團隊的力量幫助他們。她的想法得到上海錢女士的認可。
為了讓衣食無憂的油田學生受到教育,“閑風”把在兩個孩子家拍攝的圖片播放給學生們看,讓學生們給兩個孩子各寫一封信交流學習體會。這樣,“閑風”和她的學生,加上錢女士,就組成了一個幫扶團隊。
一位學生在信中寫道:“如果再不刻苦學習,就對不起給我優越生活的父母。”這位“差生”,后來考上了大學。
七年來,“閑風”多次到兩個孩子家里家訪,幫助他們樹立明確的奮斗目標。高考后,她還幫助他們選學校選專業。“閑風”多次組織學生捐衣捐圖書,并為軍馬河鄉中心小學建起一間圖書室。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