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至22日,中國智能化油氣管道技術交流大會暨智慧管網技術交流會在京召開。會議圍繞管道設計數字化、施工機械化、物采電子化、管理信息化及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應用等信息技術在智能化管道及智慧管網中的應用展開深入探討。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管道業務發展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國家《中長期油氣管網規劃》明確2025年全國管網規模將達到24萬公里,我國油氣長輸管道將迎來新的建設高峰。圍繞智慧管網建設,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及科研院所已經開展了相關的工作,中國石油智慧管網建設頂層設計基本完成,初步確定了發展思路和技術路線,中國石化智能化管道項目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作為探索智能化油氣管道建設的“先行者”,目前中國石油正通過中俄東線智能管道試點開展數字孿生體應用和區域天然氣管網運行優化研究,下一階段將逐步實現新建管道和在役管道的全面智能化提升,最終形成智慧管網。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維和在會上指出,我國智慧管網建設要在保證安全和高效運營的基礎上實現感知、預判、管控和自適應一體化。相關單位應加強管道技術孿生體構建與應用技術、油氣管道線路和站場感知技術、油氣管道大數據挖掘和智能評價技術、智慧管道知識庫構建與綜合決策技術研究。
會議由中國石油學會、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延長石油聯合主辦。國家能源局相關領導、中國工程院院士、石油石化企業,相關高校、研究院所等單位共600余人參加會議。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