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多年前的絲綢之路上,中東地區就是樞紐。‘一帶一路’提出來后,喚起中東國家對歷史的回憶,也使他們對近200年發展歷程有所反思。”
談起中東國家與“一帶一路”倡議的互動,年逾七旬的中國前中東問題特使、資深外交官吳思科對交往細節仍如數家珍。
5月9日,在外交部辦公室,吳思科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的專訪。跟隨吳思科的講述,中國與中東國家交往的歷程逐漸清晰起來,中東也不僅是一幅黃沙與石油的景象,而是一片投資合作的熱土。
中國產業轉型經驗受青睞
NBD:您長期在中東國家從事外交工作,能結合您的經歷講一講中東國家對“一帶一路”的看法嗎?
吳思科:我長期和中東國家各類人士打交道,“一帶一路”也很自然地成了我們的中心話題。這和中東地區的歷史也有關系。2000年前的中東就是絲綢之路的重要交匯點,現在談到絲綢之路,他們也倍感親切,“絲綢之路”叩動了他們的心弦。從歷史來看,最近這200多年時間,中東國家和歐美國家的聯系更緊密,在經濟、文化、政治各領域,中東受西方國家影響很深,當地居民對此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了。但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中東國家回想起,和歐美的聯系也就是這一二百年的事,但他們和中國的聯系早在2000年以前就開始了,遠比和歐美國家的聯系緊密。“一帶一路”喚起了中東國家對歷史的回憶和對現實的反思。
NBD:“一帶一路”提出將近四年,我國與中東的聯系更加密切,“一帶一路”對中東國家帶來了什么變化嗎?
吳思科: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中東國家憑借資源優勢比我國發展還好一些,但是現在情況變了。最近約旦的一位學者寫了一本書叫《文明的追隨》。這位學者反思這200多年來學習西方,結果越學越成為西方國家的原料提供國和產品市場,自身未能發展,還導致社會、文化的分裂和局勢動蕩。現在中東國家也在思考什么樣的發展經驗對他們更合適。在與中國的合作中,中東國家也看到中國在產業轉型、產業園區建設方面的成功經驗。
多國規劃對接“一帶一路”
NBD:經貿合作是“一帶一路”的主要內容之一,從您的經歷來看,最近幾年我國和中東國家的經貿合作與“一帶一路”提出之前有什么變化嗎?
吳思科:改革開放初期,我們的想法就是把國內的產品賣出去,掙回外匯,再去買外國工業品,后來逐步有了吸引外資,再后來才是去海外投資。中東還是我國走出去對外承包最早的地區。上世紀80年代,發達國家不需要基建,大量發展中國家需要但又沒資金。中東國家不同,產油國資金充裕,對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的需求也大,但是他們的技術和勞動力不足。那時我國就有施工團隊去中東承包工程,當時合作也很簡單,就是提供勞務。后來能源合作成為我國和中東國家合作的最主要內容。
近年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也影響中東國家經濟發展,“一帶一路”是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提出來的,這之后,我國與中東國家合作的范圍、規模、內涵又有了更深刻的變化。
NBD:我國和中東國家合作范圍、內涵的變化體現在什么地方呢?
吳思科:“一帶一路”提出后,中東國家都在尋找同“一帶一路”結合的契機。科威特規劃投資1300億美元在其北部沿海地帶建設一個以“絲綢城”命名的新區,并希望與“一帶一路”對接,建成后能成為連接中國與歐洲新絲綢之路的重要戰略樞紐。阿曼規劃的杜庫姆經濟特區包括港務、工業、物流、漁業、商業、休閑、旅游、教育八大區塊,也希望和“一帶一路”聯系起來。以前以能源貿易為主,現在雙方的投資、裝備制造進出口也多起來。一位沙特官員就提到過,沙特以前購買歐美的裝備產品,結果買回來打開一看發現是中國制造的。當時他們就想,既然買的是中國制造,為什么要繞一個彎向歐美買呢,直接向中國買豈不更便宜。
從買賣石油走向全產業鏈
NBD:能源合作,是中國和中東國家合作的一個主軸,推進“一帶一路”這幾年,能源合作方面有什么新特點?
吳思科:我在沙特工作的時候,沙特就提到希望能和我國開展大型合作項目,不能僅停在他們賣石油我們買石油這種簡單的貿易關系。如果沒有項目合作而只是買賣關系就像航船沒有錨,遇到風浪就不穩定。近年我國企業和沙特共建大型煉油廠、石油管道,在石油產業的全產業鏈上都與中東國家有合作,在新能源上的合作也在增加。最開始中東國家還不相信中國石油領域的技術,但是在增加接觸與合作之后,才逐漸認識到中國技術可靠。
這幾年,美國頁巖氣的開采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燃料出口國,對中東地區的能源需求減少。中東也需要一個穩定的出口市場,因此轉而重視中國,他們對中國能源市場的需求并不少于我們對進口能源的需要。
NBD:對于有意愿前往中東投資的中國企業而言,安全環境也是不可回避的問題。面對中東部分國家局勢動蕩,您覺得中國企業如何選擇?
吳思科:對外合作增強風險防范意識非常重要,但中東也不是像外界想象的那樣都在亂,亂中也有安靜的地方,在某些方面,合作也有利于推動中東地區走向穩定。對于企業來說,危和機是相互轉化的,關鍵看怎么尋找機遇,要是等到局勢都穩定后再去,機會可能早就沒有了。
精彩觀點
吳思科:現在中東國家也在思考什么樣的發展經驗對他們更合適。在與中國的合作中,中東國家也看到中國在產業轉型、產業園區建設方面的成功經驗。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