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近日報道,由于原油出口大國沙特“超額”完成減產目標,加之委內瑞拉受美國制裁影響產油量下降,今年3月,歐佩克14個成員國的原油產量維持在3040萬桶/日的水平,較今年2月減少了約28萬桶/日,已達到近4年來的新低。
沙特、委內瑞拉成減產“主力”
去年12月,為避免全球原油市場供應過剩,歐佩克及以俄羅斯為首的非歐佩克產油國協(xié)議商定,除伊朗、利比亞、委內瑞拉以外,歐佩克11個成員國從今年1月起減產80萬桶/日。據法國巴黎銀行提供的數據,2018年歐佩克成員國原油產量約為3190萬桶/日,與之相比目前已降至3040萬桶/日,減產幅度較大。
根據路透社最新的一項調查,歐佩克最大的產油國沙特減產幅度已超出了協(xié)議要求,今年3月沙特原油減產量達到了22萬桶/日。同時,受國內電力短缺及國有石油企業(yè)委內瑞拉國油(PDVSA)遭受美國經濟制裁的影響,委內瑞拉原油產量下降了15萬桶/日。
據了解,自今年1月以來,美國通過停止貿易、凍結資產等方式,對PDVSA進行了經濟制裁,而以石油經濟作為支柱產業(yè)之一的委內瑞拉,國民經濟形勢也不容樂觀,頻繁的停電對多個原油生產工廠造成影響,這也是導致原油產量大幅減少的原因之一。有數據顯示,3月,委內瑞拉原油產量已降到了65萬桶/日,但委內瑞拉仍將其原油出口量保持在80萬桶/日左右。
而在伊朗方面,據美國CNBC消息,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正在考慮加大對伊朗的制裁力度,部分國家已停止從伊朗進口原油。短期來看,伊朗的原油產量可能會進一步減少。但業(yè)內人士認為,即使美國不斷向伊朗的貿易伙伴施壓,伊朗可能也不會完全停止原油出口。另外,歐佩克成員國科威特、阿聯酋等也“超額”完成了減產任務,伊拉克也相應減少了原油供應。
歐佩克成員國中,不受減產協(xié)議影響的利比亞原油生產則有所增加,原因為該國最大的油田El Sharara近期重新恢復生產。同時,由于尼日利亞的道達爾Egina油田也于近日投產,尼日利亞原油產量也有所提高。針對未能達到減產目標這一問題,尼日利亞回應稱,Egina油田生產的是一種凝析油,不是歐佩克大量減產的輕質油,不屬于減產范圍。另外,歐佩克成員國剛果、厄瓜多爾、赤道幾內亞和加蓬也未達到減產目標。
油價可能繼續(xù)波動
受到歐佩克各成員國以及俄羅斯原油供應減少的影響,截至4月3日,油價已連續(xù)多天上漲,布倫特原油價格已接近70美元/桶,創(chuàng)下近5個月來的新高。“原油價格上行主要是因為歐佩克進一步減產,但布倫特原油的70美元大關目前暫未突破。”PVM原油交易商Stephen Brennock表示。
面對不斷上漲的油價,美國已多次向歐佩克成員國施壓,要求停止減產。據CNBC報道,2020年美國將迎來新一輪選舉,特朗普政府不希望在此之前油價出現大幅度波動。今年以來,特朗普已多次在推特上強調,油價現在已上漲太高,歐佩克應及時增產。美國石油協(xié)會統(tǒng)計的數據也顯示,受到油價影響,美國原油庫存近日也有所回升。
油價網分析認為,直到今年6月,歐佩克及俄羅斯等國都不會停止減產計劃,全球油市很可能會處在波動狀態(tài)。此前,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曾發(fā)布報告稱,今年全球原油產量將為1230萬桶/日,美國頁巖油產量的增加將抵消歐佩克國家的減產,原油供應過剩的情況仍有可能出現。但部分金融機構也認為,今年以來美國頁巖油氣領域的投資并沒有明顯上漲的跡象,而截至今年3月,美國石油鉆井數量已降到了11個月來的最低點,EIA很可能高估了美國的石油產量。
同時,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月發(fā)布的報告,為了平衡預算,沙特將需要油價達到每桶80美元—85美元的水平,盡管短期內油價難以回到這一高位,但至少意味著,沙特在短期內也不會恢復其產量。有原油期貨交易商指出:“除非歐佩克突然表示要增產,或者全球經濟出現巨大的波動,就當前形勢來看,全球投資者仍看好原油市場。”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yè)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yè)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yè)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yè)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