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石化行業產能過剩已開始顯現。2017年煉油加工能力為8.16億噸/年,但開工率僅69.5%,遠低于世界平均的81.6%,預計2030年全國煉油加工能力將達到10億噸/年。汽油消費量增速低緩,柴油消費量則表現出了連續負增長,航空煤油隨著航空業發展需求強勁,導致大量的汽油、柴油對外出口和航空煤油進口逐年增加。
石化行業已現結構性變局
2018年,一批國際石化巨頭加快在中國的石化行業布局,民營煉化一體化項目開始投產,并表現出了強烈的遠期擴張需求。德國巴斯夫宣布投資100億美元建設廣東湛江精細化工一體化項目,埃克森美孚宣布投資100億美元采用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烴技術在廣東建設獨資石化項目,沙特阿美與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投資650億美元在遼寧盤錦市建設煉油、石化和零售項目,以及中國石化與科威特合資建設的中科煉化進入大型設備安裝階段、中國石油與委內瑞拉合資的廣東石化項目加快建設,國際資本深度布局中國石化行業。同時,恒力石化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投料開車,并確定了規劃4000萬噸/年、遠期6000萬噸/年的發展目標;榮盛石化和桐昆股份投資的浙江石化4000萬噸/年項目的一期2000萬噸/年將于2019年建成投產;盛虹石化投資775億元的16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正式開工建設,民營資本表現出了深度投資中國石化行業的雄心。
與此同時,過去形同一盤散沙的地方煉廠開始抱團取暖。山東地方煉廠和成品油終端銷售率先實施整合,以山東東明石化、山東清源集團等骨干煉企共同發起成立山東煉化集團,約占全國地煉加工能力的70%。同時,擬通過山東京博控股整合全省地煉油品銷售業務和加油站,成立地方成品油銷售終端聯盟,統一品牌。
地煉整合、民營企業加快發展大規模的煉化一體化項目和國際石化巨頭以獨資、合資的方式布局中國石化行業,為中國石化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驅動力,將進一步加劇中國石化行業的競爭態勢。
加快改革調整應對行業變局
早在2015年國家發改委就發布了《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提出在上海漕涇、浙江寧波、廣東惠州、福建古雷、大連長興島、河北曹妃甸、江蘇連云港建設七大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到2025年全部產能將占全國的40%。由此可以看出,國家已經著力調整石化產業的布局結構,在沿海地區面向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致力于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石化產業基地。與此相對應,以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油三大國有石油集團為主的國有石化企業在未來的產業布局結構調整和市場競爭中面臨諸多挑戰。
一是企業地域較分散。從總量上看,三大國有石油集團的煉油加工能力約占2/3左右,乙烯等主要基礎化工產品也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但地域布局上分散,幾乎分布在全國的所有省份,沒有形成集中化的產業規模集群優勢,導致市場份額雖大,但競爭力欠缺,對未來發展造成嚴重制約。
二是業務結構較單一。在石油石化行業的產業鏈中,煉油企業總體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功能作用。從國際視角看,煉油企業毛利空間相對穩定但有限,難以成為經濟效益的主體。因此,通過煉化一體化少生產附加值低的成品油、多生產附加值高的化工產品成為行業發展趨勢。
三是成本劣勢較明顯。與新興的民營煉化企業和國際資本建設的煉化企業相比較,三大石油集團的煉化企業歷史遺留問題較多、社會責任較沉重,再加之設備相對老化、工藝技術相對落后、改造成本較高等原因,導致國有煉化企業生產成本、管理成本等企業運營成本較高。
四是市場競爭力較弱。現有進入石化行業的恒力石化、盛虹石化、榮盛石化以及恒逸石化等企業都是先立足下游打牢基礎之后向上游的煉化業務進行投資尋求進一步的發展空間,走的是自下而上的一體化發展戰略。這也是其已經在煉化下游產業實現了長足發展,并具有了較強競爭力之后的必然選擇。反觀國有煉化企業,受歷史上行業過分細分經營以及由政府部門轉變為實體企業等因素的影響,一方面對市場的認識和市場競爭經驗與民營企業存在差距,另一方面在經營管理機制和考核激勵約束機制上也沒有民營企業更加靈活,隨著市場競爭激烈程度的增加,市場競爭力較弱的短板將更加突出。
國有石化企業面臨挑戰
未來,將有更多的國際資本和民營資本加快在中國石化行業的投資布局,行業變革和市場競爭將進一步深化。國有石化企業必須順應這一形勢的發展,從以下三個方面深入開展工作。
一是按照建立產業集群的理念加快企業布局調整。對于現有企業要在地域內實施機構整合和資源統一調配,盡可能在不改變現有廠址的情況下,通過組織機構變革實現煉油企業與化工企業之間原料互供,推倒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圍墻。同時,要充分遵循國家發布的《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進行選址,實施新建與區內現有企業整體搬遷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布局優化調整。
二是按照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加快實施煉化一體化。要緊跟煉化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強化與煉油能力配套的化工項目建設。對于新建項目,則應按照實現規模經濟的路徑,采取最新的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烴等先進技術,盡可能地做小成品油、做大化工。
三是按照提升市場競爭力的理念加快市場銷售體系的優化。生產的產品只有以與市場份額相匹配的較優價格完成銷售才能轉變為企業實現的利潤。要適應石化行業市場競爭漸趨激烈的狀況,緊緊圍繞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實施內部銷售機構重組整合,培育核心競爭力。
(作者為能源戰略學者)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