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富》雜志日前公布2019年世界500強排行榜單,中國企業上榜總數排名第一,首次超越美國,“中國速度”成為最大亮點。
在上榜的國內石油公司中,中石化較上年排名提升一位至第二,中石油與去年保持不變名列第四,中海油、陜西延長石油和新疆廣匯實業投資排名也均有所上升。
依托國內快速擴張的市場和“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國內油氣企業已具備較強的全球競爭力。
資料顯示,我國石油企業自2009年進入全球行業前列以來,主要油企規模快速增長,企業總資產、銷售收入、油氣產量、原油加工能力等指標在國際石油公司排名中均已居領先位置。
在規模方面,國內油氣巨頭和大型油氣企業已經具有一定體量,例如中石油的上游油氣儲量規模已經接近或超越殼牌等國際大牌石油公司,中石化的煉油能力已位居全球前列;中石化的銷售收入和原油加工能力均居全球首位,中石油的油氣產量居全球第五且遠遠超過主要國際石油公司。在研發方面,中石油2017年的石油儲量位居全球第八,在國際石油公司中高居首位,油氣儲采比處于行業前列。研發投入方面,根據歐盟委員會《2018年歐盟產業研發投入排名》,中石油以120.4億元的年度投入位居全球石油石化行業首位,中石化位居行業第三。
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和國際化經營水平的不斷提高,都為國內石油企業擴大業務規模和深化國際合作奠定基礎。
我國油氣企業所取得的業績值得贊揚,但是,為企業點贊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油氣企業競爭力提升主要來自“量”的擴大。規模上去了,但績效的競爭力卻沒有發生相應的提升。
數據顯示,上榜中國企業的平均銷售收益率為5.3%,低于全球平均的6.6%;平均凈資產收益率是9.9%,低于全球平均的12.1%。
從近幾年的表現看,國家石油公司的各項效率指標一直低于跨國公司,大而不強的現狀不僅普遍,也沒有發生根本轉變。
一方面,企業特色核心技術和應對頹勢的能力有待提升。其實,一直以來,我國油氣企業也都在加大科研力度,科研成果頗豐,但科研轉化率與跨國巨頭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進而導致其盈利能力和經營效率遠低于后者。
另一方面,主體地位缺失使得國內油企抗風險能力不足。中國石油企業對全球石油資源的占有率僅5%左右,無論在企業規模還是營銷渠道,都無法與大型國際石油公司抗衡,在國際化經營過程中也存在一系列問題。
與此同時,體制和觀念存在的短板以及油氣資源質量不高、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導致企業在擴大規模的同時卻無法找到投資效益平衡點。
未來,國內油企還將面臨國內需求增長減緩和市場完全放開的挑戰。
當下,改革已經在油氣上中下游全面鋪開,要繼續深入落實改革政策,通過改革釋放制度的活力,讓體制機制改革為企業松綁,不斷提升企業市場敏感性,只有讓市場的手撥動產業,才能讓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快速成長,做大更做強。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