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全球制造中心向中國轉移的趨勢下,我國石化裝備制造業迎來了發展機遇期,目前我國石化裝備制造企業數量已超1500家,產品涵蓋10多個領域,形成集研發、制造、服務的產業體系。然而,制約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五大瓶頸問題亟待破解。
我國石化裝備制造業面臨瓶頸
一是多而小。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各自為政,造成生產能力浪費和一定程度的同業無序競爭。
二是實力弱。技術開發跟不上石化發展的速度,在裝備制造智能化方面,技術水平較低。而在高端裝備領域,我國40%的大型石化裝備靠進口,國產裝備無法滿足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三是創新弱。多數石化裝備制造企業尚未擺脫“勞動密集型”。
四是精工弱。我國石化行業的高新技術裝備、微細加工設備幾乎全部依靠進口。由于國產化率低,國際競爭能力弱,企業前景甚憂。
五是布局弱。由于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集中度低、資源利用率低等問題,規模與效益、數量與質量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難以支撐石化行業的未來發展。
破解瓶頸的主要路徑
政策扶持。近年來,我國對裝備制造業連續出臺減免稅收的扶持政策,并加大了對東南沿海的投資力度,在重點領域增強對裝備制造的整體布控。企業要借此機會通過改革突破瓶頸,適應集團化、集群式發展趨勢。
市場引導。面對國際競爭環境,企業如果繼續停留在常規石油裝備設計和制造,注定要遭到淘汰。所以,要引導企業瞄準高端,重點研發智能鉆探、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大型頁巖氣等領域的高端裝備產品,加快轉型。
自主創新。國內低端產品已飽和,要從高端上尋找出路,就要在科研上舍得投入,提升成套裝備國產化、自主化、智能化的比重,擺脫對國外技術的依賴。
放手用才。企業要打破常規,敢于利用多種激勵機制納才用才。同時,看準市場前景,將設備制造與施工安裝無縫對接,將工序負責落實到每個崗位,打造適合市場需求的高質量產品。
走出國門。只要掌握獨門系列技術,能生產高端產品,就不愁國際市場銷路。中油一建率先在阿聯酋投資建設了中東最大的專業化預制廠,實現產品自動化定型組合和柔性搭配組合,使競爭對手難以復制。
未來石化制造業將走向何方
現階段,我國石化裝備制造業也在持續探索成套化自主創新路徑。如中國石油集團“標準化設計、工廠化預制、模塊化施工、機械化作業、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國際競爭中具有明顯優勢。但總體上看,我國石化裝備的前沿技術成果多為“小打小鬧”,還未實現規模性、產業性的重大突破。
時下,隨著云計算、5G互聯網的蓬勃興起,裝備智能化技術正在大步向我們走來。這將改變整個石化裝備業布局和競爭格局,特別是在未來高端市場,起主導作用的將是高技術含量、高技術性能、高附加值驅動、高技術成果應用等集成價值鏈。
以中油一建石化設備制造分公司為例,通過自主研發,一套由50多個應用程序組成的《石化設備鈑金展開放樣計算機下料系統》軟件取代了人工下料,原來4人花半天時間完成的工作,如今只需1人幾分鐘就可完成;自主研發的數控切割零件的自動生成模塊,大幅提高了板材利用率和產品精度。
眾所周知,石化裝備制造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裝備資源。我國要躋身于世界石化裝備制造強國行列,要掌握國際合作話語權,只有依靠自主研發,堅定走智能化之路,解決被西方“卡脖子”的問題,推動由制造到創造、由“跟跑”轉型到“領跑”,才能真正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中油一建)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