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陸如泉 能源戰略學者 |
4月13日,OPEC+達成歷史性減產協議、首階段將減產970萬桶/日。3月6日,OPEC+談判破裂以來,油價單日的“跳水”和“跳漲”幅度,均創過去近30年的紀錄。全球石油市場的表現,根本不像一個已經存在超過百年的成熟市場體系。
油價只是表象,背后是大國博弈的激化和世界石油體系的結構性失衡,其核心是對石油權力的爭奪。石油權力是和國家權力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是國家權力在石油領域的展現。石油除了自身的商品屬性,其政治屬性、戰略屬性和金融屬性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家都不同程度存在。這就使得石油常常與國家安全、國際金融、地緣政治、國際制裁等攪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
![]() |
【三國石油產量變化】萬桶/日來源:OPEC,EIA,隆眾投研 |
沙特的問題不在沙特
于沙特而言,當下王位的順利接續才是最重要的。就影響薩勒曼家族持續穩定執政的因素而言,石油收入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但絕對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國家安全,是有效管控王室內部的分歧,這兩個因素均比石油因素來得重要。
長期以來,沙特的國家安全離不開美國的支持。特朗普執政以來,沙特有意強化了與美國在安全上的合作。2017年5月趁特朗普訪問沙特之際,沙特與美國簽下高達4500億美元的防務合同就是明證。說到底,美國在中東的戰略性存在、為沙特構建的安全保護傘,才是沙特的核心國家利益所在。近年來美國決心減少在中東的軍事投射,陸續從伊拉克、敘利亞和阿富汗撤軍,沙特的安全保護傘可能要失去。
目前及以后相當長時間,沙特最大的安全威脅就是伊朗以及伊朗強力支持的也門胡塞武裝了。沙特必須動用政治、經濟、外交等各個方面力量,打掉伊朗的戰略攻勢,打破伊朗的戰略棋局。
油價暴跌另一個效應是拖累俄羅斯經濟,從而延緩俄羅斯填補美國撤走中東軍事力量后留下的“權力空間”的步伐。
超低油價導致美國頁巖油生產商破產,不是沙特的“初衷”。如果為了爭奪市場份額而對美國頁巖油生產商大打出手的話,2016年12月沙特就不會達成OPEC+減產協議。2016年那一次超低油價,美國頁巖油生產商羽翼未豐,打擊起來更容易。
美國是全球第二大石油進口國,每年進口石油3.5億噸左右。沙特可以繼續通過“石油換安全”這一既有國策,為美國輸入廉價石油,換取美國的安全保護。
俄羅斯的問題不在俄羅斯
俄羅斯3月6日拒絕OPEC+再次減產,其目的絕非與沙特開打“價格戰”,而是打擊美國頁巖油生產商,從而打擊美國經濟。
俄羅斯認為,OPEC+減產協議使美國頁巖油氣市場份額快速擴大,幫助了美國油氣企業。使美國超越沙特和俄羅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其石油霸權進一步鞏固并對俄羅斯形成巨大挑戰。壓低國際油價,加速已陷入困境的美國頁巖油企業的破產進程,對俄羅斯更有利。
還有一個深層次原因是,俄羅斯此舉也有報復美國對北溪-2(Nord Stream 2)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制裁的因素。去年底,美國將能源作為政治工具,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特別是千方百計阻止西伯利亞氣田輸送到德國的北溪-2管道項目完成,讓俄羅斯非常惱怒。俄羅斯退出OPEC+,觸發油價暴跌,希望打擊美國頁巖生產商,阻斷或延緩其計劃中對歐洲的出口,遏制美國染指歐洲消費市場。
美國的問題在美國
美國是世界石油體系變遷的主導力量,在全球油氣市場安全秩序維護、石油金融(石油美元)、油氣生產、油氣產業技術與管理和知識創新等方面,均擁有無與倫比的權力。這也是只要美國出手干預全球石油市場、市場就會有反應的主要原因。美國解決問題的鑰匙在自己手里。
當然,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影響,美國股市出現四次熔斷,經濟遭受沉重打擊,美國已推出“無限量化寬松”政策來拯救美國經濟。
沙特、俄羅斯和美國是全球石油生產前三強,是千萬桶俱樂部(年產5億噸石油)有且僅有的3名成員。如果全球經濟因新冠疫情繼續“停擺”,全球石油消費繼續縮水30%以上(有機構分析認為,當前全球石油消費量同比下降2000萬桶/日左右,而過去幾年,全球石油平均日消費量在9500萬桶左右),失去了需求的支撐,即便達成減產協議,油價可能有短暫上漲,但隨后依然會在30美元上下波動。
說到底,需求的回升,特別是東亞、西歐和北美三大主力消費區的需求止跌回升,才是油價進入上漲通道并回歸理性的“救命稻草”。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