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4月1日發布的報告稱,全球新冠疫情危機將影響石油供應鏈,并傳導至整個能源行業。
盡管美國、沙特和俄羅斯三大產油國分別釋放推動減產的信息,國際油價在4月2日收盤時國際油價暴漲超過20%。但據路透社4月1日報道,今年第一季度油價跌幅創紀錄,其中3月下挫約55%,為有記錄以來最大單月跌幅。
法新社4月1日指出,盡管沙特與俄羅斯大打價格戰造成全球供應過剩,沙特1日卻將原油供給量提升至創紀錄水平,國有巨頭沙特阿美公司單日供應1880萬桶。原油價格受價格戰影響跌至18年來最低點。
沙特阿美公司發表聲明說:“當今世界需要經濟穩定,沙特阿美公司堅定不移地為世界供應能源。本公司正在破紀錄地為15艘油輪裝載1880多萬桶原油。”
另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4月1日報道,能源分析人士說,隨著新冠病毒危機導致石油消費量大大減少,以及世界上一些最強大的產油國開始提高產量,全球石油庫存可能在幾周內達到最大容量。
與此同時,歐佩克及其伙伴國為限制石油產量而達成的一項為期三年的協議于4月1日結束,為石油生產商提高產量鋪平了道路。
瑞典北歐斯安銀行首席大宗商品分析師比耶納·席爾勒普爾本周在電子郵件中稱:“許多地方的煉油廠現在每加工一桶石油都會賠錢,它們也沒有地方儲存石油產品。”
高盛公司的分析師警告說,新冠病毒的沖擊“對油價極為不利,并將內陸原油價格推入負值區間”。
高盛分析師在3月30日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說:“實際上,考慮到關閉一口油井的成本,生產商寧愿花錢讓人處置一桶油。這意味著內陸產油區的石油定價為負值。”
此外,路透社4月2日報道,國際油價從1月觸及的高位已下跌近70%。石油和天然氣銷售是俄羅斯財政的關鍵收入來源,而美國頁巖生產商也因低廉的油價而日子不好過。
普京在一次政府視頻會議上表示,產油國和消費國應該尋找一個解決方案,以改善全球石油市場“具有挑戰性”的形勢。
據報道,美俄兩國能源部長3月31日就油價暴跌進行了討論,他們同意未來與世界其他主要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國一道展開磋商。
據新華社4月2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2日早間表示,他已經在1日和2日分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和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通電話。特朗普說,沙特和俄羅斯將會走到一起,所有人都會走到一起,以努力找到可以采取的措施。“(沙特和俄羅斯)兩國正在就此討論,如果需要,我將在合適的時間加入。我認為沙特和俄羅斯將會達成協議。”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