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舉行的歐佩克+部長級會議再度陷入談判僵局。
7月3日,據彭博社消息,歐佩克+部長級會議達成建議,即今年8-12月期間每月恢復40萬桶/日原油產量,且將去年達成的石油供應協議延長至2022年4月后。但這一建議未得到阿聯酋的支持,因為其提出的產量基線問題未得到解決。
金十數據消息稱,此次歐佩克+部長級會議主要有三方面焦點:阿聯酋不支持將減產協議延長至2022年4月之后,除非將其減產基線產量上調70萬桶/日;墨西哥同樣不希望延長石油減產協議;伊朗希望恢復其由于美國制裁損失的180萬桶/日的產量。
因為成員國之間未能達成統一,部長級會議第二次暫停談判,將在7月5日繼續。
當地時間7月1日,第31屆歐佩克+聯合部長級監督委員會(JMMC)和第18屆歐佩克和非歐佩克部長級會議,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召開。
歐佩克+是歐佩克與非歐佩克國家俄羅斯的聯盟組織。歐佩克,即石油輸出國組織,是亞、非、拉石油生產國為協調成員國石油政策,反對西方石油壟斷資本的剝削和控制而建立的國際組織。
據華爾街見聞報道,7月1日,歐佩克即將達成協議,但在當天WTI原油收盤前,阿聯酋突然反悔,要求上調該國減產依據的原油基線,以允許其額外生產70萬桶/日。
由于談判不暢,歐佩克+推遲全體會議至7月2日,但仍未解決內部糾紛。
華爾街見聞援引知情人士稱,阿聯酋并不反對放松減產,但希望新協議承認其減產開始時依據的產量基準更高,將產量基準從當前的316.8萬桶/日上調至384萬桶/日。
阿聯酋此前已制定增產計劃,并投資了數十億美元提高產能,但去年的歐佩克+減產協議,使其約30%的產能閑置。
因為疫情影響,去年4月歐佩克+決定,自2020年5月1日起減產970萬桶/日,為期兩個月;自2020年7月1日至12月減產770萬桶/日;自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減產580萬桶/日。
阿聯酋認為,阿塞拜疆、科威特、哈薩克斯坦和尼日利亞等自去年減產協議達成以來,已經要求并提高了產量基準,自己的請求也應被允許。
去年底,阿聯酋曾表示要退出歐佩克。阿聯酋認為,生產上限分配并不公平,導致該國石油經濟收入減少,新冠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影響愈發嚴重。
在歐佩克這一組織中,阿聯酋是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的最大石油生產國。
今年以來,全球疫情放緩,經濟呈現復蘇態勢,帶動國際原油價格上漲。
過去一個月,國際原油價格持續攀升。截至7月2日收盤,布倫特8月原油期貨價格為75.97美元/桶。WTI的8月原油期貨價格為75.11美元/桶。
國際能源署(IEA)在6月的月度石油報告中表示,到2022年底全球石油需求將恢復到新冠大流行前的水平,2021年增加540萬桶/日,明年再增加310萬桶/日。
該報告稱,2022年國際石油供應總量將加快增長。在美國的推動下,非歐佩克+產油國將增產160萬桶/日。這為歐佩克+留出了增產空間,使其得以在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目標產量的基礎上額外增產140萬桶/日,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原油需求。
與此同時,全球原油供應未來仍存過剩風險。
路透社6月30日報道,根據其獲得的一份機密報告,歐佩克+聯合技術委員會(JTC)警告全球油市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并預期2022年將出現原油供應過剩。
報告顯示,在基本情境下,2021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石油庫存將比2015-2019年的平均水平分別低9600萬桶和125億桶。但到2022年,預計石油庫存將出現大幅增長,導致到年底出現1.81億桶的過剩。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