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上午,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張家口賽區)火種采集儀式在張家口市橋東“創壩”園區(張家口空港經濟開發區)舉行。
9時許,在橋東“創壩”園區東門廣場上,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張國強先生按下啟動按鈕,啟動柱連接的光伏發電系統電能緩緩充滿,青白色水滴狀圓球自動打開,以氫氣為燃料的采火裝置被成功點燃,生成“‘氫’潔之火”。
隨后,火種燈進場,火種護衛使用引火棒將火種引入火種燈,并將火炬交給河北省委常委、張家口市委書記武衛東,武衛東點燃火炬并交給第1棒火炬手李伏玉,二人共擎火炬并向周圍致意,現場觀眾發出熱烈的歡呼。
全國勞模、河北港口集團秦皇島港股份有限公司李伏玉表示,很榮幸成為冬殘奧會火炬手,這是一份榮譽,更是一種責任。多年來,他依靠自學成才和苦干實干,攻克了制約港口裝卸生產的諸多技術難關,主持完成港口裝卸機械電氣設備技術更新改造項目160余項。“今天,我在傳遞奧運圣火的同時,也在傳承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品格,傳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想,傳送‘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精神。”
據介紹,橋東“創壩”園區采集的火種為“‘氫’潔之火”,秉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以氫氣為燃料進行火種采集,在氫能裝置設計中創新采用智能、環保技術,將藝術與科技深度融合,進一步體現出綠色辦奧理念和科技冬奧成果。
橋東“創壩”園區規劃面積25.4平方公里,毗鄰機場、京張城際鐵路、張承高速,是張家口市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轉移的重要平臺,也是該市實施“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全力打造全國氫能產業區的示范樣板。在這里采集火種,充分展示了我國在新能源領域取得的科技突破與研發成果,讓碳達峰、碳中和觀念更加深入人心。
冬殘奧會火炬手、張家口市特殊教育學校學生郭嘉雯,盡管有聽力障礙,可她不放棄、不氣餒,快樂運動,快樂生活,活出了自己的風采。她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大家,只要自信樂觀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
火炬手按照既定接力路線,從東門廣場4號樓出發,沿內部路逆時針繞行園區一圈,再回到東門廣場,完成最后一棒火炬交接。在火炬傳遞路線上,可以看到停泊在路邊的氫燃料電池客車,高高矗立的太陽能、風能路燈,以及通用航空培訓基地等設施,這是園區綠色發展、創新發展的見證。
隨著最后一棒火炬手吳玉剛手持火炬,經梯道步行,緩緩登上“創壩”園區制高點,由火種護衛進行收火,整個火種采集儀式結束。(北京晚報 記者 李如意)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