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至27日,2023年煤層氣學術研討會在寧夏銀川召開。
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來自國內非常規油氣領域的450余位專家學者代表圍繞“煤層氣綜合勘探開發技術與規模產業化發展戰略”主題,就煤層氣行業發展新方法、新舉措、新成果及未來發展新目標、新技術、新趨勢進行研討。
中國工程院院士謝玉洪在致辭中表示,我國煤層氣開發技術裝備不斷取得突破,科技創新取得顯著成效,開發利用規模持續增長,產業鏈和政策體系不斷完善。隨著煤層氣產業快速發展,資源賦存條件日趨復雜,急需理論技術水平突破。此次學術研討會,涵蓋了煤層氣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重大成果突破和戰略性研究方向,是業界學術交流、思想碰撞,共商中國煤層氣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將為煤層氣產業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煤炭學會秘書長王蕾表示,此次會議為推動煤層氣行業技術創新與交流,促進我國煤層氣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我國煤層氣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中國煤炭學會煤層氣專業委員會始終秉承促進產業發展理念,為產業發展提供寶貴指導建議,為業界和學術界搭建溝通橋梁,在推動煤層氣技術進步,提高開采效率,降低開發成本,助力國家能源結構調整和減碳目標實現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地質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趙霞說,此次研討會搭建了“謀劃發展、聚焦重點、破解瓶頸、凝聚力量”良好的平臺,對我國煤層氣產業發展面臨的關鍵問題和理論技術進行深入探討,進一步夯實人才基礎。希望石油、煤炭、地礦系統以及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努力,共促我國煤層氣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聯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戴照輝表示,在全球能源供應進入以清潔能源為主導的多元化時代以及國內深入推進能源革命的背景下,學會、聯盟、院校、機構、企業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勘探開發技術持續突破,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重要貢獻。中聯公司將加強與各界同仁開放合作、互促交流,深入探索共建共享新機制,努力打造產學研用共同體,持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快數字化轉型,為做大做優做強煤層氣產業貢獻智慧力量。
研討會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高德利以深部煤層氣與煤炭原位氣化開發之道,加拿大工程院、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掌星以國內外煤炭地下氣化技術的研究進展、思考與建議,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張遂安以煤層氣業態與技術發展趨勢展望,中聯公司副總經理朱光輝以中聯公司煤層氣產業發展現狀與挑戰,自然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自然資源部油氣儲量評審辦公室主任韓征以我國煤層氣分布特征、發展潛力及相關改革措施為題,分別作了主題報告。
中聯公司、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應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中石油煤層氣公司、煤層氣開發利用國家工程中心、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中石油華北油田分公司、長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中國石化華東油氣分公司等29家單位相關學術帶頭人作了學術報告和技術交流。
據悉,本屆會議參會單位、參會人員和投稿論文數量均創歷史新高,共征集到學術論文94篇,其中向期刊推薦47篇,會議論文集收錄47篇,涵蓋煤層氣應用基礎認識及共性關鍵技術、地質—工程一體化勘探開發技術、產業政策和發展戰略、煤礦區煤層氣抽采利用技術、煤炭地下氣化等專題,聚焦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重大成果突破和戰略性研究方向。
研討會期間,同時舉辦了煤層氣勘探開發技術成果和裝備展覽,7家單位參展,集中展示今年來煤層氣科技成果、軟件、儀器裝備等,共同促進煤層氣勘探開發技術交流與進步。
據悉,該學術研討會由中國煤炭學會煤層氣專業委員會、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地質專業委員會、煤層氣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三氣共采省技術創新中心聯合主辦,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聯公司)承辦,中澳煤層氣能源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術分公司聯合協辦,170余家單位出席會議。(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文攀)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