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147家鋰電池企業中,2016年137只實現盈利,2017年一季度,125只實現盈利;2016年營業收入都超過了1.6億元,平均值約為53.74億元;2017年一季度134只營業收入上億元,平均值約為14.49億元。
截至4月30日,滬深兩市147只鋰電池概念股2016年年報以及2017年一季度季報悉數出爐(國內新三板及港股、美股上市公司未列入統計)。
整理發現,在這147只鋰電池概念股中,2016年137只實現盈利,2017年一季度,125只實現盈利;2016年營業收入都超過了1.6億元,平均值約為53.74億元;2017年一季度134只營業收入上億元,平均值約為14.49億元。另外,2016年113只營業收入實現增長,2017年一季度114只營業收入實現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比亞迪、云天化、江淮汽車、江蘇國泰、西部礦業、中天科技、中國動力、正泰電器、三友化工、勝利精密、盛屯礦業、天原集團、智慧能源、萬向錢潮、鹽湖股份等上市公司營業收入超百億元;比亞迪、正泰電器、中天科技、*ST金瑞、天齊鋰業、東旭光電、江淮汽車、中國動力、佛山照明、國軒高科等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均超過10億元。
2017年一季度,比亞迪、云天化、江淮汽車營業收入也超過了百億元,分別為210億元、161億元、136億元。比亞迪、三友化工、紫江企業、曙光股份、中天科技、*ST金瑞、天齊鋰業、東旭光電、正泰電器、冠城大通、大名城、江淮汽車、堅瑞沃能、華友鈷業、萬向錢潮、中國動力、國軒高科、萬豐奧威、科達潔能、保千里、必康股份、江蘇國泰、勝利精密、滄州明珠、中材科技、贛鋒鋰業、廈門鎢業、佛山照明、中炬高新、康欣新材、長信科技、格林美、福斯特等上市公司也實現凈利潤上億元。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