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位于黑龍江大慶由國家電投黃河公司承擔建設和運行管理的全球首個光伏、儲能戶外實證實驗平臺首期任務建成,標志著該平臺正式開始為新能源行業提供實證、實驗、檢測等服務。
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向海平宣布平臺啟動運行并表示,大慶基地要瞄準接續實證、數據應用、科研攻關,發揮實證作用。科學制定每年的實證方案,立足行業、開放共享,對標行業發展需要開展各類實證;做好實證數據的應用、發布,挖掘出實證數據價值,切實發揮實證對行業的指導引領作用;做好實證相關課題研究,瞄準行業發展在技術上、產品上、系統上的痛點、堵點,以實證牽動科技創新,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國家電投副總經理劉明勝也表示,國家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啟動運行,將開啟我國能源事業發展的新篇章。國家電投將聚焦清潔能源發展方向,全力將平臺打造成為大慶名片、龍江品牌、中國標準。
同樣,大慶市委常委、副市長熊敏峰說道:“建設國家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大慶基地),是貫徹落實中央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其建成運行,不僅有利于推動新能源行業技術進步、創新發展,助力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而且有助于大慶可再生能源國家示范區和資源轉型創新城市的高質量建設。 ”
“實證產品戶外性能,加速產品技術迭代;研究系統最佳產品匹配方案,降低系統度電成本;實證對比不同儲能產品,帶動技術推廣應用;開展戶外實證測試,推動戶外認證標準;共享數據資源,支撐產業政策制定;開展關鍵技術研究,創新驅動產業發展;實現產學研用融合,培養高端人才。” 黃河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謝小平對大慶基地的七大功能進行介紹,充分展示了大慶基地作為全球首個光伏、儲能戶外實證實驗平臺在推動產業快速發展方面的作用和價值。
據了解,大慶基地位于黑龍江省大慶市大同區高臺子鎮,由黃河公司投資建設,國家電投光伏(儲能)創新中心負責策劃、規劃、設計和平臺建成后的數據采集、分析、整編和發布。
2021年,大慶基地首期布置161種方案,折算規模約20萬千瓦,包括不同技術類型光伏組件29種,支架類型9種,逆變器類型10種,儲能設備7種,不同設計理念及系統方案對比106種。此后,每年布置方案將不少于100種,每年均新增當年各類新技術、新產品的實證實驗,打造行業實證亮點。

此外,“十四五”期間,該平臺將投資約60億元,擬實證實驗約640種方案;布置光伏組件、逆變器、支架、儲能4個產品實證實驗區,儲能系統、設備匹配2個系統實證實驗區,折算規模約105萬千瓦;具有對光伏、儲能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開展實證、實驗、檢測的3大功能。
近年來,隨著光伏、儲能技術的迅速發展,光伏電池及組件、逆變器、儲能等關鍵設備、產品的理論研究、技術研發和實驗室實驗水平不斷提升,但對戶外實際運行的專業性、系統性研究較少,存在已建成光伏發電系統運行性能無法有效評估等問題。
大慶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新能源資源富集,地勢平坦,具備在同等條件下規模化連續開展戶外實證實驗的優勢,并且平臺所在區域未利用鹽堿地、水面等地表環境多樣,有利于開展多種復合開發應用場景戶外實證。
來源:黃河水電 有改動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