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電池材料會議上,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葛紅林發表了關于中國鋰資源供應前景的重要發言。他透露,預計到2027年,中國的自產鋰資源(LCE)全口徑供應量將達到至少77萬噸,這一數字相較于2024年將實現83.3%的顯著增長。這一預測不僅揭示了中國鋰資源供應的強勁增長勢頭,也為中國新能源產業和電池制造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從具體的鋰資源類型來看,中國的鋰資源供應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葛紅林指出,2024年,中國的鋰資源供應主要來自鋰輝石、鋰云母、鹽湖以及回收領域。其中,鋰輝石的供應量為5萬噸,鋰云母為15萬噸,鹽湖為14萬噸,回收領域為8萬噸。這些不同類型的鋰資源共同構成了中國鋰資源供應的堅實基礎。
展望未來,各類鋰資源的供應量均呈現出增長的趨勢。預計到2027年,鋰輝石的供應量將達到18萬噸,實現260%的大幅增長;鋰云母的供應量將保持在15萬噸的水平,雖然增幅相對較小,但仍然顯示出穩定的供應能力;鹽湖的鋰資源供應量預計將增長至24萬噸,增幅達到71.18%;回收領域的鋰資源供應量也將大幅提升至20萬噸,增幅高達150%。這些增長數據充分表明了中國在鋰資源開發利用方面的積極進展和巨大潛力。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國內鋰資源的快速增長外,中國的海外權益鋰資源供應也在不斷增加。葛紅林在發言中提到,中國正在積極拓展海外鋰資源渠道,以確保其鋰資源的穩定供應。這一舉措不僅有助于提升中國的鋰資源自給率,也將進一步鞏固中國在全球鋰資源市場中的地位。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展示國家石油化工產業形象,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