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新疆阿勒泰,很多人會立即想到美麗的喀納斯湖,卻很少有人知道同樣地處阿勒泰境內的吉木乃,這是一個全國重點貧困縣。2002年12月,根據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扶貧工作部署,劉宗慶作為中國石油派往吉木乃縣第一位掛職扶貧干部,擔當掛職縣委副書記。
劉宗慶是中國石油新疆阿勒泰銷售分公司副經理兼工會主席,曾經在阿勒泰牧場執教兩年。在對吉木乃縣整體貧困情況進行調查摸底后他認為,改變吉木乃縣貧困面貌的第一步應該從教育扶貧開始,他決定將第一筆扶貧資金50萬元投入到吉木乃縣石油希望小學,并投入15萬元,為學校購置了24臺電腦。許多貧困孩子第一次見到如此現代化的東西,目光中流露出對知識的渴望。
作為掛職扶貧干部的劉宗慶,常因飽受自然災害侵蝕的農牧民惡劣的居住條件而徹夜難眠。那些人畜共居于低矮破舊房屋的情景,促使他上下奔走,日夜操勞。在向中國石油、向縣委反應情況時,他情緒激動地說:“現在還有如此貧困的地方,真是難以想象。這事辦不好,我寢食難安!”那段日子,劉宗慶最大的心愿是讓農牧民住進像樣的房子。經過多方努力,他向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用中國石油的幫扶資金為吉木乃縣建石油新村的提議終于得以實施。為了讓扶貧資金切實投用到位,他親自到工地督戰,嚴格監控施工質量。有一次,施工隊背地里偷工減料盲目搭建被他發現了,他立即嚴厲制止:“這是中國石油投入的錢,誰也別想胡來!”命人當場將違規建起的墻體全部拆除。鄉里和大隊干部見狀感慨地說:“這位中國石油派來的干部真厲害!”2004年,中國石油首批投入的120萬元,通過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集中完成了吉木乃縣恰勒什海鄉新居民點的基礎設施建設,40戶特困村民喜遷新居。
2003年,吉木乃縣發生了一場山洪,全縣許多災民無家可歸。劉宗慶的工作一下子又忙了許多,他與縣里、鄉里的干部一道搶時間,下現場,扎在新建的瀉洪渠工地一干就是3個月。3個月來,他很難有時間和家人通個電話,卻惦記著災民熱西汗大媽的風濕藥吃不了幾天了,得想辦法。
水資源嚴重匱乏是制約吉木乃縣發展的最大瓶勁。如何利用有限的水源改善農牧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是扶貧工作的又一當務之急。劉宗慶積極協調當地科研人員搞調研,作實驗,開發了噴灌技術,增加了糧食的種植面積和畝產量,實現了小麥翻番的好收成。
看見農牧民收成不斷增加,劉宗慶心里也收獲著一份沉甸甸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