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價格高企,使人們對生物能源寄以厚望。廣西作為一個資源大區,在今年早些時候經國務院批準的《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中,已明確了把石油化工產業作為這一區域的重點發展產業之一,于是一批生物能源企業把“橄欖枝”拋向了廣西和北部灣經濟區,其中最引人注目就是生物乙醇產業了。
資源優勢打下良好基礎
廣西盛產木薯,與廣西山水相連的越南等東盟國家也是木薯原料大國,而木薯正是生產生物乙醇的一種優質非糧原料,得天獨厚的條件給廣西發展乙醇、淀粉等相應產業提供了便利。短短幾年時間,從無到有,一批生物乙醇企業在廣西應運而生了。其中位于欽州港的新天德集團、位于北海的廣西中糧生物質能源公司等成了行業中的驕子。而防城港海源酒業化工、南寧揚森酒精等后來居上,大有趕超前者的發展勢頭。而今年3月份,乙醇汽油在廣西逐步推廣使用,更是讓業界一片沸騰,人們對此頻頻關注。
原料單一成為發展瓶頸
然而,近幾個月來,一向被業內外人士看好的生物乙醇生產企業竟然開始有點“感冒”起來,有一些企業甚至出現了生產時斷時續的現象。人們驚呼:生物乙醇產業遇上了發展瓶頸。目前,在廣西等一些地方,生物乙醇產業廣受業內外關注的同時,產業發展弊端也逐漸顯現。縱觀目前廣西的生物能源生產企業,基本上都處于各自為戰的狀況,沒有形成合理完整的產業鏈,產品技術含量偏低。另外,目前僅以木薯為原料也顯得單一被動,在今年木薯的出產季節,就出現過一些廠家之間惡意爭搶原料的情況。因此,一些業內人士呼吁,生物乙醇也應解決原料危機問題,除大力發展木薯的生產種植外,還應尋找更多的其他種類非糧原料,以避免企業生產時受季節性的影響,這也是避免企業惡意爭搶原料的一種治本之策。
多方獻策化解產業危機
值得慶幸的是,有關部門已注意到這個問題,記者獲悉,近幾年來在全國對甘蔗燃料乙醇生產技術開發的期盼之中,廣西作為我國甘蔗主產地,廣西農科院專家對此已有突破。據了解,廣西農科院研發的“能糖兼用”的甘蔗新品種——桂糖22號平均每公頃甘蔗產量提高到了121噸,是普通糖類甘蔗的一倍多,這也是廣西發展 “能源甘蔗”生產燃料乙醇的關鍵。
為解決用甘蔗生產燃料乙醇一直困擾企業的乙醇廢液處理技術難題,廣西農業廳在甘蔗重點產區上思、崇左等縣市進行了“定量還田”實驗,并已取得成功。這項技術的實施使蔗田可以少用肥料,并將含有大量養分的乙醇廢液再返回到土地中。“定量還田”技術已被廣西區農業廳列為重點推廣計劃。如果這一計劃能順利得以推廣,無疑會給廣西生物乙醇產業帶來福音。
由于生物乙醇應用的主要目的是減少污染,提供經濟可行的潔凈能源,而目前解決生物能源供應需要大的技術創新和重大制度創新。農業部科技教育司有關人員認為,做好這一工作首先要明確階段目標,通過工藝優化和集成重點突破生物質原料供應瓶頸和生物質能轉化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問題。根據資源條件和市場需求類別,開發出相應的單元技術和集成系統,重點解決目前工藝過程中急需突破近期內又可能取得突破的難點。
一些專家認為,利用木薯為原料生產乙醇和淀粉的過程中,同樣會產生大量的有機廢水,但這些有機廢水完全可以進行回收處理使用。通過利用成熟的厭氧處理技術及裝置,對生產木薯乙醇和淀粉產生的有機廢水進行處理,可生產沼氣并進一步凈化;采用常規天然氣壓縮技術,利用純化后的沼氣生產壓縮生物燃氣,同時利用廢水處理后產生的污泥生產有機肥料,用于木薯種植,最終實現循環生產,以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
專家認為,生物能源企業應瞄準世界前沿和熱點課題,實施工藝和技術的自主創新,突破技術難點,打通工藝路線。還應開展生物能源產業關鍵技術的工程示例和創新技術的工業生產性示范,為實現生物能源產業規模化應用提供支撐技術和產業化運作模式。
資源優勢打下良好基礎
廣西盛產木薯,與廣西山水相連的越南等東盟國家也是木薯原料大國,而木薯正是生產生物乙醇的一種優質非糧原料,得天獨厚的條件給廣西發展乙醇、淀粉等相應產業提供了便利。短短幾年時間,從無到有,一批生物乙醇企業在廣西應運而生了。其中位于欽州港的新天德集團、位于北海的廣西中糧生物質能源公司等成了行業中的驕子。而防城港海源酒業化工、南寧揚森酒精等后來居上,大有趕超前者的發展勢頭。而今年3月份,乙醇汽油在廣西逐步推廣使用,更是讓業界一片沸騰,人們對此頻頻關注。
原料單一成為發展瓶頸
然而,近幾個月來,一向被業內外人士看好的生物乙醇生產企業竟然開始有點“感冒”起來,有一些企業甚至出現了生產時斷時續的現象。人們驚呼:生物乙醇產業遇上了發展瓶頸。目前,在廣西等一些地方,生物乙醇產業廣受業內外關注的同時,產業發展弊端也逐漸顯現。縱觀目前廣西的生物能源生產企業,基本上都處于各自為戰的狀況,沒有形成合理完整的產業鏈,產品技術含量偏低。另外,目前僅以木薯為原料也顯得單一被動,在今年木薯的出產季節,就出現過一些廠家之間惡意爭搶原料的情況。因此,一些業內人士呼吁,生物乙醇也應解決原料危機問題,除大力發展木薯的生產種植外,還應尋找更多的其他種類非糧原料,以避免企業生產時受季節性的影響,這也是避免企業惡意爭搶原料的一種治本之策。
多方獻策化解產業危機
值得慶幸的是,有關部門已注意到這個問題,記者獲悉,近幾年來在全國對甘蔗燃料乙醇生產技術開發的期盼之中,廣西作為我國甘蔗主產地,廣西農科院專家對此已有突破。據了解,廣西農科院研發的“能糖兼用”的甘蔗新品種——桂糖22號平均每公頃甘蔗產量提高到了121噸,是普通糖類甘蔗的一倍多,這也是廣西發展 “能源甘蔗”生產燃料乙醇的關鍵。
為解決用甘蔗生產燃料乙醇一直困擾企業的乙醇廢液處理技術難題,廣西農業廳在甘蔗重點產區上思、崇左等縣市進行了“定量還田”實驗,并已取得成功。這項技術的實施使蔗田可以少用肥料,并將含有大量養分的乙醇廢液再返回到土地中。“定量還田”技術已被廣西區農業廳列為重點推廣計劃。如果這一計劃能順利得以推廣,無疑會給廣西生物乙醇產業帶來福音。
由于生物乙醇應用的主要目的是減少污染,提供經濟可行的潔凈能源,而目前解決生物能源供應需要大的技術創新和重大制度創新。農業部科技教育司有關人員認為,做好這一工作首先要明確階段目標,通過工藝優化和集成重點突破生物質原料供應瓶頸和生物質能轉化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問題。根據資源條件和市場需求類別,開發出相應的單元技術和集成系統,重點解決目前工藝過程中急需突破近期內又可能取得突破的難點。
一些專家認為,利用木薯為原料生產乙醇和淀粉的過程中,同樣會產生大量的有機廢水,但這些有機廢水完全可以進行回收處理使用。通過利用成熟的厭氧處理技術及裝置,對生產木薯乙醇和淀粉產生的有機廢水進行處理,可生產沼氣并進一步凈化;采用常規天然氣壓縮技術,利用純化后的沼氣生產壓縮生物燃氣,同時利用廢水處理后產生的污泥生產有機肥料,用于木薯種植,最終實現循環生產,以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
專家認為,生物能源企業應瞄準世界前沿和熱點課題,實施工藝和技術的自主創新,突破技術難點,打通工藝路線。還應開展生物能源產業關鍵技術的工程示例和創新技術的工業生產性示范,為實現生物能源產業規模化應用提供支撐技術和產業化運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