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8日),世界銀行發布最新的《中國經濟季報》。該報告調高了對2009年中國GDP的預期,從3月份同比增速6.5%的預測調高至目前的7.2%,同時預測2010年我國GDP同比將增長7.7%。
世行報告對中國未來經濟走勢的判斷體現出謹慎樂觀的態度。“盡管中國經濟繼續受到全球危機的沖擊,但極具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使經濟依舊保持著可觀的增長速度。”世行表示。
世行認為,在4萬億財政刺激政策及新增貸款激增背景下,我國政府投資大幅增加,但市場化投資仍滯后。在全球貿易仍未恢復活躍之時,我國出口疲軟繼續拉低增長速度。世界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韓偉森認為,在目前國際經濟難言復蘇的情況下,中國基于政府支出的經濟增長能夠持續的時間有限。
世行這一觀點來源于對中國民間投資熱情以及消費能力快速提升的悲觀預期。“由于很多制造業部門存在產能過剩,企業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因此市場化投資在一段時間內還會繼續表現乏力。”世行表示,“房地產業的前景看起來相當好,但消費增長不太可能很快提速。”
世行表示,基于中國經濟增速可觀,政策制定者應更多著眼于前瞻性政策和結構改革。值得注意的是,對前瞻性政策的提法與前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儲備性政策”的概念不謀而合。6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未來我國要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和中長期發展需要,加強儲備性政策的研究,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和針對性。
對此,興業銀行資金運營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所謂儲備性政策很可能就是指要現在開始研究擴張性政策的平穩、有序退出、甚至平穩轉向緊縮的問題。
世行高級經濟學家高路易也表示了類似觀點,他認為今年下半年我國不宜再采取更大力度的刺激政策。“今年財政赤字可能會比預算高許多,現在再出臺刺激措施會減少2010年刺激措施的空間。”
世行認為,目前我國經濟增長急需從消費中獲得動力。如果要實現經濟向消費主導、服務業導向的增長模式轉變,我國政府應轉變將資源優先向傳統部門傾斜的做法,同時建設完善的社會保障網絡,扶持城市化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