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欲淘金新能源的投資者們未必得償所愿。內蒙古電力勘測設計院為新能源產業提供服務,卻是更穩當的好買賣
7月17日下午,記者到達內蒙古電力勘測設計院那天,進行中的風電并網項目施工圖就有40多個。
國電電力、國電華北、國電能源、京能國際、京能新能源……2009年,春節的拜年短信,新能源工程設計部部長孫少軍“一批一批往下刪,來不及看,要不就堵死了,很多很多……”
今年年底,蒙西電網并網風電將達300萬千瓦。去年這個數還是180萬。雖然只是區區乙方。“風電并網設計我們占到全國市場的50%、內蒙古市場的95%。”院長洪樹蒙不無得意。
2005年,內蒙古電力勘測設計院成立新能源設計部,為風場和光伏電站提供并網設計服務。2007、2008年兩年,年收入均已過億元。
風力發電成本目前仍高于傳統火電,對于五大電力集團等一眾大佬而言,投資風電場就是一個賠本賺吆喝的活兒;曾無比輝煌的光伏產業,在金融危機后跌落神壇,甚至一度傳聞300家企業停產。意欲淘金新能源的投資者們未必得償所愿。向淘金者賣水,似乎卻是更穩當的好買賣。
白而略胖,滿面和悅的笑容,講方方面面的平衡,說話滴水不漏,其實,內蒙古電力勘測設計院院長洪樹蒙是個非常典型的國有企業的老總。只是他把企業“吃飯”問題看得很重。記者問他2005年那年,為什么一定要成立一個“新能源設計工程部”,他嘿嘿一樂,“找口飯吃。”
2005年,中國風電規模建設元年,內蒙古電力勘測設計院連流失到南方的人才也一并歸來。孫少軍,大學畢業即到內蒙古電力勘測設計院,中間到南方工作過一段時間,2005年也回來,出任新能源設計部部長。原因是洪樹蒙改革了設計院的分配制度,不再按資歷分配,而是按掌握核心技術的大小以及工作量的大小分配。他說的是,“我們這個地方是憑技術吃飯的,你要有其它想法,就不用來了。”
內蒙古風能資源得天獨厚。有一種說法是內蒙古風資源占了中國風資源的1/3。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風力發電起步。內蒙古電力勘測設計院承接了當時中國最早、也是最大的一個并網風電廠——6.85萬千瓦的輝騰錫勒風電場的并網設計。因為位處一類風場,輝騰錫勒風電場成為國際品牌。近20年時間過去,國際風電人士,提起輝騰錫勒依然無人不知。
從1-2萬千瓦的風電并網設計做起,在2005年國內大規模啟動風電之前,內蒙古電力勘測設計院累計做了68500千瓦風電并網項目,有了十多年的風電并網的人才與技術儲備,并且幾乎已經接觸設計過全世界所有的風機機型。
新能源設計部成立后,專事風能、太陽能、生物質發電并網設計,并網設計之外,同時提供項目相關變電站、線路設計。設計院1280人,50個專業部門。新能源部15個工作人員,牽頭進行工程集成,支持部門有建筑、電網、電氣、地質等部門。每年風電設計50-60項。
“火力和電網設計依然是主要的。新能源目前還不是主營業務,但新能源是我們新的增長點。”洪樹蒙說。
周末,晚八點。盡管還沒有吃晚飯,楊德清依然把屁股沉甸甸地粘在內蒙古電力勘測設計院12樓辦公室的座位上。他拿出“首屆中國光伏并網電站建設研討峰會邀請函”及相關資料,準備出差河北。
研討會的主辦方是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楊德清告訴記者,以往是風電設備企業熱衷舉辦類似活動,但就在最近幾個月,忽然間,主辦方搖身變成從前都是把產品銷往國外的光伏企業。楊的判斷是,“國內光伏電站建設市場啟動了。”
楊德清是設計院新能源設計工程部的設總(設計總工程師)。辦公桌上還放著他2007年9月剛到新能源部,即參與主持設計的“內蒙古神舟光伏電力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5MW光伏并網示范電站工程”的效果圖。
2007年,洪樹蒙在大舉發力風電并網設計市場的時候,還沒有忘記在新能源的主營業務外,開始光伏電站并網設計的人才與技術儲備。楊德清也算是他的人力儲備。
孫少軍告訴記者,“目前,新能源設計部根據太陽能屋頂計劃在做一些準備,另外正集中并網研究。”內蒙古電力勘測設計院光伏并網設計也啟動了。
6月25日,內蒙古電力勘測設計院中標中國節能投資公司投資興建的寧夏石嘴山、寧夏太陽山兩項光伏并網發電項目。石嘴山項目規劃容量50MWp,太陽山項目規劃容量為30-50MWp。50MWp光伏并網發電項目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光伏并網電站工程。
光伏企業的優勢在于對太陽能電池板特性的熟悉,而內蒙古電力勘測設計院的優勢在于對電流以及電網的熟悉。設計院開始尋找光伏業內的最強者合作,以進一步開拓新型市場、擴大新能源領域的業務范圍。“現在跟尚德、天威、英利配合。他們在太陽能板的布置、控制這方面,可能有更多的優勢。他們也希望我們幫他們做很多的工作。我們更多的優勢是在太陽能電站配電系統,以及并網這一塊。”
新的努力和嘗試不止于光伏并網設計,新能源設計部也開始在生物質發電上著力。2009年2月,內蒙古毛烏素一期建設規模為2×15MW的生物質熱電工程機組投產運行。設計方就是內蒙古電力勘測設計院。雖然國內已有一些生物質電廠,但采用沙生灌木平茬剩余物——沙柳作為鍋爐唯一燃料的發電技術,在全國尚屬首例。沒有任何現成設計經驗可供借鑒,為此內蒙古電力勘測設計院多方走訪調研,并進行了多次的方案比選和優化工作,使毛烏素生物質工程全部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化技術裝備,大大降低了工程造價。對客戶,洪樹蒙掛在嘴邊的一直就是,“優秀的設計,不是設計便宜,而工程造價便宜。”
只是,洪樹蒙努力拼搏的新能源并網設計市場,目前仍是一個淆亂的市場。電力設計業總體貶值。火電設計設計費的市場行情已經只有國家規定的50%,而如果做新能源設計,風電設計價格比火電更殘酷。“為了搶市場,賺錢、不賺錢都進入了。”
不過,洪樹蒙已經總結了一套應對價格戰的方法和經驗。“你自己的固有市場,有人要進來。這樣的項目,賠錢也要做。因為他進來后,不單這一單項目是他的,將來更多的項目也可能是他的;甲方項目的預可研報告,不給錢,你做不做?做。盡管最后工程設計,不一定是你中標,但做了預可研之后,你就比別人更充分地了解了甲方的項目,這樣你才最有可能在招標中勝出。不給錢也要做……”
能夠進行電力并網設計的設計院,中國有五六十家。基本格局還是壟斷的、各省管各省的。跨省經營的還比較少。“完全是競爭性市場,卻80%還都是國有企業。國家也幾番醞釀過相應的改革。最終的方案卻遲遲沒有出來。”洪樹蒙和孫少軍的種種努力依然要受大格局的限制。“區內的市場我們要努力。區外的市場我們要憑能力爭取。”這是洪樹蒙的原則。除了內蒙古,內蒙古電力勘測設計院還把手伸向了山西、河北、重慶、湖北、遼寧、陜西……
相較于其他國企性質的設計院,內蒙古電力勘測設計院對于市場的反應總是更靈敏一些,再加之已有的豐富的新能源并網設計經驗,當“五大五小”電力企業為他們還差得很遠的10%的清潔能源發電指標而努力的時候,內蒙古電力勘測設計院應該還有很多的市場機會。加之2009年最新的“太陽能屋頂”計劃以及“金太陽”計劃,市場的空間更大了。
積極于新能源并網設計,洪樹蒙還有不止于新能源設計的企圖。國家電網總經理劉振亞,2009年的關鍵詞既有“新能源”更有“智能電網”。大力發展智能電網的部分目的就在于更好地為新能源入網服務。隨著“新能源”服務經驗值的不斷累加,洪樹蒙相信,他可以比別人更好地為智能電網服務。
那是一塊更大更誘人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