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和2月過山車式的下跌和上漲之后,國際原油價格在3月份呈現高位震蕩走勢,多次觸及83美元的價位。3月上旬,WTI原油價格于每桶80美元附近起步,一路小幅上漲至83美元附近,隨后在美元大幅上漲的壓力下陷入78.86至83.47美元的區間震蕩。月末,WTI原油價格重續漲勢,三個交易日內從80美元上漲至收盤的83.46美元。
3月份油價的上漲是在美元總體走強、原油庫存繼續增加和中國CPI意外增長等背景下實現的。庫存增加和美元走強的現實,沒有抑制住投資者對經濟增長的預期,市場信心增強,油價挑戰高位的欲望在增加。
新華社經濟分析師預計,只要歐元區債務危機不進一步惡化,4月份國際油價將在震蕩中繼續挑戰上方阻力,不排除在震蕩中創出新高、尋求新的波動區間的可能,但空間暫不會太大。
經濟指標逐步向好 不確定性依然存在
進入3月份,美國的經濟指標在走穩中趨向好轉,但失業率高企令經濟恢復的不確定性難以排除。中國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經濟增長勢頭強勁。不過,市場總體對消費增長好轉的預期不斷加強,風險偏好不斷提升,給油價上漲帶來動力。
3月份公布的數據顯示消費者信心數據趨于好轉,但就業數據依然不容樂觀,經濟恢復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3月31日,研究機構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公布的美國3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從2月份修正后的46.4,大幅上升至52.5,也高于市場此前普遍預期的50。顯示消費者信心恢復明顯。3月上旬,美國勞工部公布的3月8日至12日首度申領失業救濟人數環比下降6000人,連續第2周下降。但3月31日美國自動數據處理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3月私營企業就業人數減少2.3萬人,遠低于預期的增長5萬人。盡管美國勞工部月末數據要到4月2日才公布,但還是對市場信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此外,2月零售銷售較前月增長0.3%,1月修正后為增長0.1%。
總體來看,美國經濟指標趨向好轉,但關鍵性的象征經濟復蘇的重要指標——非農業就業數據是否出現出現連續好轉的勢頭,依然需要觀察。連續多月維持在接近10%的失業率也給美國經濟的恢復增加了不確定性。
不過,中國經濟數據顯示增長勢頭強勁。2月份出口額同比增長45.7%,比1月份時的21.0%的增幅明顯提高;2月份進口額同比增長44.7%;2月零售年率上漲22.1%,工業生產年率上漲12.8%。2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2.7%,大大高于市場預期。
供需關系出現好轉 各大機構謹慎上調需求預期
3月份,原油產量和原油庫存持續增加,成品油庫存總體小幅下降,總庫存水平比5年平均高9000萬桶;美國煉廠開工率從低位恢復;各大機構謹慎上調需求增長預期。總體來看,原油市場活力在逐步恢復。
歐佩克(OPEC)限產執行率繼續下降,產量持續增加。2010年前2個月,OPEC11個產量約束成員國的限產執行率已經從2009年最好時的83%大幅下降為51%。
3月初道瓊斯認為,不包括伊拉克在內的OPEC11個限產成員國2月原油日產量增加了11萬桶,總產量從1月份修正的每天2678.5萬桶增加到2689.5萬桶,連續14個月(2008年12月以來)創日產量新高,比目標產量高出205萬桶。12個成員國2月原油日產量增加了19.9萬桶達2946.4萬桶。3月中旬,道瓊斯再度將OPEC12個成員國2月份原油日產量從2944.4萬桶上調至2949萬桶。
美國能源情報署將非歐佩克成員國2010年的日產量增長預估上調12萬桶,預計增長55萬桶至5082萬桶;將2010年OPEC原油日均產量較上月預期上調3萬桶至2950萬桶;將2月份OPEC國家日均原油產量比上月增加了20多萬桶達到2949萬桶。
此外,美國能源情報署(EIA)、國際能源機構(IEA)和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均小幅上調了對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加預期。
3月9日美國能源情報署發布報告認為,2010年全球原油需求將增長1.7%或147萬桶/天至8551萬桶/天,較2月份預測調高0.2%或21萬桶/天。2010年非經合組織(OECD)國家需求預計為4003萬桶/天,較2月份預期上調0.7%,較2009年上調137萬桶/天或3.5%。其中,中國2010年原油需求將增長5.4%或44萬桶/天,美國2010年石油需求將增長20萬桶/天至1889萬桶/天,比2月份的預測上調了0.2%。美國當前季度石油需求將同比增長13萬桶至1897萬桶/天,并稱這是2007年第三季度以來美國石油需求首次同比上漲。
3月10日,歐佩克預計2010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將增長90萬桶,至每日8520萬桶,較其2月份的預期上調了10萬桶。并認為,在過去經濟衰退的5年中,一季度和二季度之間的原油消費季節性的每天下降了180萬桶,今年二季度原油需求季節性下滑預計為每天82萬桶,大約為近幾年的一半。
3月12日國際能源機構將今年全球原油日需求預估提高7萬桶至8660萬桶,比2009年日均增加160萬桶或1.8%。并認為全球需求經歷連續5個季度下降以后在2009年第四季度恢復增長。
美國原油庫存持續增加 煉廠開工率上升
美國石油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原油庫存自2010年1月26日創下2009年以來3.2608億桶新低以來,一直處于持續增加態勢,3月30日公布的庫存達到3.519億桶,比2009年末的3.289億桶增加2300萬桶,增幅7%。汽油庫存從2009年末的2.2億桶增至2.23億桶,增加300萬桶。餾分油庫存基本處于下降之中,從2009年末的1.626億桶下降為1.475億桶,減少1500萬桶,下降9.2%。
美國煉廠開工率從低位恢復,或成消費好轉信號。美國石油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煉廠開工率已經明顯恢復,從2010年2月9日最低的77%,上升至3月30日的82.1%。而且在開工率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汽油庫存增幅減少且出現下降趨勢,餾分油庫存出現明顯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美國消費形勢在不斷好轉。
美元走強對油價壓力有所下降 基金持倉興趣不減
目前,盡管歐元區國家的債務危機遠沒到徹底解決的時候,歐元也依然處于下跌趨勢之中,。但匯率對油價的影響相對下降。從2009年7月開始,美元走勢對油價的影響開始減弱。美元大幅貶值沒有帶動原油價格大幅上漲,美元強勁上漲也沒令原油價格大幅走低,兩者相關性有所降低。特別是3月末,油價對美元走強有較為明顯抵抗力。預計4月份美元對油價的壓力可能相對較小。
從2009年8月份開始,投機基金一直處于凈多頭寸狀態。按照最新的統計方式,截至3月23日的最新數據顯示,資產管理機構持有的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凈多頭寸更是高達16萬手。近一個月以來一直維持高位,持多倉興趣濃厚。
4月油價或創出新高
長期來看,影響油價的主要因素依然是經濟恢復的不確定性。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失業率在近20年來高位徘徊,雖然有下降的跡象,但能否持續還難以判定,經濟復蘇出現反復的風險沒有排除。
短期來看,希臘、葡萄牙和西班牙等歐元區國家的債務危機或將成資本市場和原油市場重要的影響因素,地緣政治和軍事因素也始終與原油市場如影隨形,產量依然會伴隨著需求的恢復而增加。
80美元/桶既是2008年10月以來的高位,也是2009年5月份以來波動區間的頂部,還是中國價格管理部門對成品油價格調整方式轉換的分界線。投資者擔心當油價超過80美元/桶后,中國煉廠因成品油價格不上調而利潤被擠壓,從而大幅減少對原油和其他原料油的需求。無論從基本供需關系還是從技術圖表分析看,一旦有效突破80美元價位,可能預示新的平衡區間的形成。
預計,4月份國際原油(WTI)價格會繼續在80美元附近波動后尋求對85美元阻力的突破,呈現底部逐步抬高震蕩走勢的可能性較大,不排除創出新高的可能,但暫時看不到太大的上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