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集團今日在其官網上公布,中國石化燃料油銷售有限公司6月5日正式掛牌,宣布搶食成品油后市場中最后的大蛋糕——燃料油市場份額。
此前市場傳聞燃料油于7月1日開始正式執行統銷,不過今日中石化發布的新聞稿中并未透露具體的時間。
燃料油是指原油經蒸餾后殘留的黑色粘稠殘余物,主要用作蒸汽爐及各種加熱爐的燃料,或作為大型慢速柴油燃料及各種工業燃料。
中石化搶食650億大蛋糕
新聞稿稱,該公司將承擔中石化集團燃料油統一經營和管理職責,對中國石化所屬煉廠生產燃料油實行統購統銷。
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燃料油表觀消費總量約為3400萬噸,目前中國石化燃料油在全國的市場占有率為30%左右。目前國內50%左右的燃料油依靠從俄羅斯、日韓等國進口,眾多的地煉占據著其他的市場份額。
按照分析人士提供的數據稱,燃料油銷售有著近2000元/噸的利潤空間,因此中國燃料油市場的利潤總額超過650億元。
地煉企業將深受沖擊
中石化的這項戰略,將對以燃料油為主要原材料的地煉行業造成沉重打擊。
自2004年1月1日國家取消燃料油的進出口配額起,中國燃料油市場基本與國際市場接軌,燃料油市場逐漸呈現市場開放程度高、競爭激烈等特點。地煉行業依靠經營燃料油業務取得了快速發展。
此前的3月10日,中石化宣布成立北京燃料油銷售總公司,統籌五省三市——廣東省,福建省,浙江省,江蘇省,山東省,上海市,舟山市以及天津市的燃料油銷售工作,而此前這些地區的燃料油業務是附屬于省級成品油公司旗下的。
市場分析認為,該五省三市是國內燃料油消費的主要市場。而由于裝置、工藝等多方面原因,這些地區的燃料油主要由地煉供應。山東某地煉企業的一位高管對媒體表示,“隨著成品油價格(破解油價困境)不斷上漲,地煉企業通過進口之后再加工、調和燃料油,最終以成品油銷售的經營模式,利潤空間也越來越大。這對急于鞏固、擴大成品油市場份額的中石化來說,是不能忍受的。”
而隨著中石化統購統銷的執行,地煉企業在進口燃料油的時候將面臨中石化的強勁競爭。而更有消息稱,中石化將逐步買斷進口、買斷當地銷售的經營方式,已控制燃料油市場的經營主導權,從而對地煉的生存空間進行完全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