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大限在即。按照計劃,6月底前,全省完成466家小煤礦的兼并。但經過兩個多月的強力推進,實質性進展并不理想。截至目前,六家省骨干煤炭企業與437家小煤礦簽訂了框架協議,占兼并重組小煤礦總數的93.8%。但雙方真正達成意向并簽訂正式協議的只有14家。
兼并重組為何“雷聲大,雨點小”?不少煤企負責人表示,目前最大的障礙是人力配備和收購資金問題。
“在前期準備工作當中,要確定產權、核算資本等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這么短的時間,這么多小煤礦,大企業的人力資源是相當緊張的。”一位熟悉煤炭行業的人士說。
而資金來源更是關鍵問題。合動能源副主席兼執行董事徐立地表示,平頂山裕隆將完成對平頂山市石龍區22個煤礦的兼并收購,但這筆收購將斥資近10億元。
鄭煤集團一位負責人說,以品牌、技術、管理、資產、資金等多種形式投資入股,是煤企普遍采用的方式,因為收購一個小煤礦少則千萬元,多則上億元。而六大集團收編的煤礦數量很多,即使是上千億的大型煤企也是吃不消的。
從幾家煤炭集團了解到,按照原來確定的兼并重組方案,河南煤化集團、中平能化集團、義煤集團、鄭煤集團、神火集團、省煤層氣公司和省內年生產規模100萬噸以上的煤炭企業(21家)都可以兼并中小煤礦。但5月初,河南省政府做出了新的決策,將此次煤礦兼并重組的重任落在了六家國有省屬煤炭企業的身上,于是壓力驟然而降。
企業受資金和人力影響進展緩慢,而實際上,地方政府對兼并也不積極。他們擔心在重組過程中地方財政收入受損。如年產能15萬噸以下的小煤礦將被關閉,15萬噸以上的煤礦被收購后,其納稅地點可能改變等。另外,雖然轄區內的小煤礦被整合,但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整合兩年內,小煤礦發生事故,還要追究當地政府的責任,這讓不少地方政府覺得難以接受。
更關鍵的是,部分縣、鎮的領導自己或親友就是當地小煤礦的實際控制人,或者通過其他身份參股當地煤礦。“不是這些‘縣太爺’不愿意響應‘上面’的號召,而是在被兼并收購前,必須上報有關煤礦的材料,一旦上交真實的材料,其持有當地煤礦股份的事實就會被曝光,從而影響自己的烏紗帽。”一位知情人透露。
為了促進煤改的按時完成,河南省財政廳6月1日出臺支持煤炭企業兼并重組財政政策措施,對剩余資源可開采儲量300萬噸以下的煤炭企業財政給予資金補助。在資源配置方面,省政府將拿出超過62億噸的資源用于兼并重組工作;在資金方面,省財政將撥出大約12.9億元資金用于補償或獎勵參與兼并重組的煤炭企業。主動關閉一個小煤礦,省財政將補助100萬元。
而對這一補貼政策,河南一家煤礦的礦長卻認為補償標準太低。“只考慮了被兼并煤礦的規模和儲藏量,沒有考慮到我們前期的投入,現在采礦權的價款和原來相比,有著很大的差距,最少也增加了六七倍。我們礦年產15萬噸,前期投資超過5000萬元,加上后期費用等,至少也有8000萬元。現在總的補償才2000多萬元,虧大了。”這位礦長如是說。
據介紹,為了強力推進兼并重組工作,5月份,河南省政府先后召開了平頂山現場會、鄭州現場會、洛陽現場會、新鄉座談會和鶴壁動員會。河南省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個別縣市還存在參與兼并重組的小煤礦違法違規生產行為,特別是證照即將到期的小礦井瘋狂偷著生產,各級政府及煤炭、安全監察等部門要進一步加大監管監察力度,嚴厲打擊,嚴肅追究責任。”
針對在兼并重組中有些小煤礦仍持觀望態度,據悉,河南省政府已經會同領導小組的成員單位以及各地政府和骨干煤炭企業,要求抓好配套政策落實,加大督促檢查力度以及強化安全生產的監管,確保在6月底之前一定要完成煤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