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就成品油和天然氣價格問題發表意見,而“完善成品油和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的提法甚至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這在業內看來是油氣定價機制將進行調整的重要信號。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現代能源產業和綜合運輸體系建設;積極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完善成品油、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和各類電價定價機制;推進傳統能源清潔利用,加強智能電網建設,大力發展清潔能源。
全國政協常委、原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也在全國兩會期間表示,能源價格是牽動經濟全局乃至老百姓福祉的重大問題,目前的能源定價機制有進一步改革的必要,要根據宏觀經濟選擇適當時機進行理順和逐步完善,制定合理的政策。
“這說明國家高度重視成品油和天然氣價格問題。”全國政協委員、青海油田公司總經理宗貽平說。
他指出,中國目前對能源的利用是低水平、低價值利用。“以天然氣為例,現在的一些天然氣利用設備還比較原始,效率低,能耗高,發揮不出天然氣應有的價值。因此,在利用上必須進行大的變革。天然氣關系到千家萬戶,關系民生,需要國家、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盡早實現合理價格。”宗貽平說。
上述在今年兩會中透出的信息,在觀察人士看來頗具風向標意義。外界據此推測,油氣定價機制改革可能在今年上半年繼續推進。
“事實上,2009年全國兩會開完不久,現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就在當時首次發布。在當前原油一直處于百元以上的情況下,我們認為新的定價機制將有大的調整,這不僅是應對高油價給國內帶來的成本壓力;也是對外界質疑國內成品油只漲不跌所作的回應。”分析師說。
本報記者從中國石化聯合會一位知情人士處了解到,未來成品油定價機制調整的關鍵是縮短調價周期,改革目標是進一步市場化,尋求與國際接軌。
“我們判斷,機制調整會在上半年實施。”該人士說。
分析師指出,成品油定價機制調整一旦兌現意味著調價頻率將加快,這對一直備受機制不順掣肘的中國石化是一大利好。同時,機制改革后國際油價變化將更快傳導至國內,一旦未來油價繼續“高燒”,則將對下游用油企業如汽車、航空、交通運輸等行業帶來更大壓力。
至于天然氣定價機制,中國石油大學校長張來斌表示,國內2008年推出新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后,對市場形成了較好的引導作用,效果較為明顯。天然氣價格機制也應當以此為鑒,盡快出臺明確的價格形成辦法。
他認為,現在預測今年的天然氣價格尚有困難,原因之一就是價格形成機制缺位。他建議“十二五”期間國內要加大力度研究和完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同時要加大宣傳力度,使得信息更加公開、透明,引導百姓更好地理解能源價格的形成機制。
由于去年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已重新破冰,業內預期今年改革將繼續推進,氣價可能進一步上調。安信證券石化分析師劉軍表示,中國石油作為我國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商,將是天然氣提價的最大受益者。
中銀國際分析師胡文洲則指出,如果天然氣漲價,長春燃氣、陜天然氣等城市燃氣供應商短期內會面臨利潤率壓力。但仍然看好燃氣板塊的長期前景,因為只要需求保持強勁,成本的上升最終將被零售層面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