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機鹽行業“十二五”規劃發展思路》提出,目前我國無機鹽工業正處于由大到強的轉變時期,行業已具備相當規模和基礎,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品種大體配套、基本可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工業體系,已成為世界最大的無機鹽產品生產國、出口國和消費國。但我國無機鹽工業仍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產品多數屬于資源型、勞動密集型,企業技術、管理水平相對落后,能耗、物耗偏高,一些關鍵技術、裝備還是空白,技術密集型的高端產品還需要一定數量進口。
基于此,規劃明確了“十二五”時期無機鹽行業的主要發展目標:
要嚴格控制產能過剩的基礎和大宗產品產能擴張,特別是列入“雙高”產品名錄的大宗產品,落后產能要堅決淘汰,嚴格執行準入制度,強化許可證管理,加強監管。
加快功能化、系列化、精細化無機鹽產品的發展,爭取到2015年行業精細化產品占全行業的比例提高到40%左右。
調整產業布局,資源型產品向原料產地進一步集中,精細、專用型產品要形成一批與市場聯系緊密、具有不同特色的產業園區。
減少企業數量,提高產業集中度。到2015年,主要行業的平均裝置規模要達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培育一批著名品牌的龍頭企業,擴大銷售過百億元企業的數量。
技術裝備和科技創新水平明顯提升。加快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推廣一批清潔生產技術措施。鼓勵高技術、高附加值精細無機產品出口,嚴格限制資源型、高能耗、重污染產品出口。
完成各項約束性減排目標和節能目標。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由目前的80%提高到90%,鉻鹽含鉻廢渣綜合利用率由目前的95%提高到100%,窯爐余熱利用率由目前的70%提高到80%。
為保證“十二五”發展目標的實現,規劃提出將實施以下主要措施:一是應用環境經濟政策,推動行業實現清潔生產。支持鼓勵已形成完整產業鏈的大型企業跨區域聯合重組,支持大型骨干企業實施以大頂小技術改造,施行環境容量指標行業內部適度調劑等綜合配套措施;禁止低水平重復建設,結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修訂工作,提高落后產能的淘汰標準,加大對生產規模小、工藝裝備落后、能效低、污染嚴重特別是列入“雙高”名錄的落后產能和產品的淘汰力度,建立污染企業的退出市場機制。
二是調整出口關稅,扶持優勢企業。建議對精細化工的產品、資源再利用和循環經濟的產品、有資源優勢且不屬于稀缺戰略資源,繼續享受國家出口退稅政策,同時扶持在國際市場有較高占有率、影響大、享有較高聲譽的產品。
三是鼓勵資源循環利用,鼓勵中低品位礦產品的利用。調整現行礦產資源費從量征收辦法,改為從價征收;落實行業礦產資源費與資源利用和環境治理水平掛鉤的浮動費率制度;鼓勵企業加大對下游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開發和環境綜合治理;制定有關向具有深加工能力的大型企業集中擇優配置礦產等相關資源政策。
四是重點突破一批行業重大關鍵技術。建議把行業重大關鍵技術納入國家科技開發規劃中,在政策、資金上予以扶植。包括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開發,如窯法磷酸、脫氟磷酸鈣、三相加壓法連續生產鉻鹽、黃磷尾氣深度凈化生產高技術高附加值化學品等;清潔生產、高效節能技術和設備的推廣,如氟硅酸鈉聯產白炭黑、黃磷一步法生產聚合磷酸鹽、流化床焦炭法生產二硫化碳、綠色輪胎用高分散白炭黑、石化催化劑載體、濕法高模數硅酸鈉等;下游高附加值、精細產品生產技術的開發,如儲能器件超級電容器用納米級鈦酸鋇、無水硫酸鈉等。
五是突破資源利用瓶頸。支持鼓勵大型企業找礦、探礦,對企業開展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予以支持,扶植企業到國外興辦資源產業,加強含鉻土壤修復工作及危險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
六是充分調動和發揮行業協會作用,推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