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10月21日,上海化學工業區開發建設已走過15年的歷程。當日,上海化學工業區開發建設15周年回顧暨“創新驅動 轉型發展”項目簽約儀式隆重舉行,總投資670億元的21個項目集中簽約。這標志著上海化工區未來5年調整結構、科學發展又開始了新征程。
從今年開始,上海化工區以創新和轉型為動力,全力打造“1+4”產業組合,即以煉化一體化項目為龍頭,形成乙烯、丙烯、碳四、芳烴等4條產業鏈,涵蓋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和合成纖維三大新材料,以及重要化工中間體和高端精細化學品。此次簽約的21個項目中,以化工新材料、清潔能源為方向,投資額超10億元的項目有11個。包括上海華誼(集團)公司投資116億元,建設丙烯酸、丙烷脫氫制丙烯和ABS等一攬子項目;拜耳材料科技的聚碳酸酯擴建、MDI擴建、HDI擴建等項目;高橋石化苯酚丙酮和三元乙丙橡膠項目;上海宏特化工(集團)公司的碳纖維項目,以及巴斯夫、贏創德固賽、英威達、上海賽科、漢高等公司的有關項目。
此外,中石化旗下的高橋石化分公司將在化工區實施提升調整計劃,重點建設煉化一體化項目。未來5年,化工區的投資規模有望超過1200億元,成為上海工業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據了解,上海化工區經過“九五”時期艱苦創業、“十五”時期全面建設和“十一五”時期投產運營,到今年9月,引進項目總投資達175.95億美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59.32億元;引進了外資企業42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1家。2010年,全區銷售收入870多億元,其中新材料產值高達234.8億元。目前,上海化工區已成為中國開放度最大、經濟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化工園區,是全國化工新材料和精細化工的生產示范基地。
今年,上海化學工業區管委會提出新目標:努力推動化工區經濟規模和速度、質量、效益實現跨越發展,力爭到“十二五”末,實現工業總產值1500億元;力爭到2020年形成杭州灣北岸60平方千米化工產業帶,實現3500萬噸煉油、350萬噸乙烯生產能力和2500億元工業總產值,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石化基地和循環經濟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