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輸美輪胎實施特保兩年以來,中國輪胎對美出口持續下降。隨著美債、歐債危機的加劇,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情緒蔓延,中國輪胎出口將面臨更嚴峻的考驗。這是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日前在江西南昌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橡膠工業信息發布會上傳出的信息。
據了解,我國輪胎出口市場主要是歐美地區。但從2009年9月1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對中國輪胎實施限制性關稅兩年來,我國輪胎對美出口受到了嚴重影響。數據顯示,特保案實施后的兩個月,即2009年10月和11月,我國對美出口輪胎同比降幅分別達到37.5%和35.5%。2010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輪胎數量比2009年下降23.6%,2011年上半年進口量繼續同比下降6%。
2011年9月5日,世界貿易組織裁定維持美國輪胎特保措施,特保案以中方的失敗而告終。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樣的結果預計將造成國內30家左右的輪胎企業減產,將影響到中國輪胎產業22億美元的產值。雖然中國政府部門和輪胎企業采取了不同措施進行積極應對,但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中國對美出口的乘用車輪胎和輕卡輪胎基本上處于出口停滯狀態。
在經營業績方面,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43家會員企業2010年輪胎產品收入總額1659億元,同比增長24.37%;虧損企業7家,虧損總金額2億元,而2009年度僅有2家企業虧損。33家內資企業中,輪胎產品收入總額1231億元,同比增長22.61%;虧損企業6家,虧損總金額1.85億元。
中橡協常務副會長、秘書長鄧雅俐稱,目前國際環境的不確定因素較多,國際貿易摩擦進一步加劇,加上我國汽車產銷持續低幅增長,因此,第四季度我國橡膠工業將保持今年以來低幅增長的態勢。預計全年輪胎產量增幅在5%左右,膠帶產量增幅在10%左右,行業出口將繼續出現波動性增長。鄧雅俐認為,中國輪胎出口受到國外貿易保護的不斷打擊,預示該行業低成本道路已經走到了盡頭。中國輪胎企業應該加速提升自身技術水平和質量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