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中國石化集團宣布:其所屬全資子公司——國際石油勘探開發有限公司與美國戴文(Devon)能源公司日前簽署協議,以2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8.57億元)收購戴文5個頁巖油氣資產權益的1/3。美方股價當天大漲。
此外,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石油公司也宣布,向美國一家油氣合資企業注資23億美元,收購其頁巖氣區塊的權益。英國《金融時報》分析稱,中法能源巨頭大舉投資美國頁巖油氣項目,表明兩國企業對美國能源資產胃口很大,正尋求從美國“非傳統”資源領域的繁榮中獲益。
結緣2011
廈門大學教授林伯強評價說,在此次收購中,戴文有自己的戰略企圖:一為賺錢,二為進入中國市場。中石化的目的則是向外拓展資源,長遠目標是獲得技術,以開發國內更豐富的頁巖氣資源。“這類收購不但可以擴充中石化的能源投資版圖,也能幫助其獲得開發國內資源的關鍵技術。”
中石化國際石油勘探開發公司新聞聯絡人叢培信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戴文是北美最大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商,在頁巖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管道運營、市場銷售等方面均有成熟的技術和經驗。戴文的主要業務在美國和加拿大市場,在中國、巴西和阿塞拜疆等國際市場也有油氣勘探和開采業務。
2011年6月,戴文勘探開發戰略合作高級副總裁托尼(Tony)等拜訪中石化,希望加強合作,形成戰略聯盟共同開發其美國頁巖油氣項目。戴文計劃轉讓其五個地區的非常規油氣資產,權益面積122萬英畝(約4937平方公里),資源包括液態油和天然氣,具有較大的資源潛力,轉讓權益比例為33.3%。
這一想法與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不謀而合。傅成玉也認為,中石化要把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作為企業發展新的戰略導向,并以此實現油氣資源的戰略性突破。
據記者了解,中石化當初在國內沒有得到大量優質的油氣資源,不得不長期依賴海外進口以保障國內供應,這導致了企業的先天不足。最近,國務院批準將頁巖氣作為獨立礦種重新進行招標,中石化希望利用這一戰略機遇在國內天然氣市場爭取優勢,而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的技術能力則成為實現戰略目標的關鍵。
據悉,戴文五個非常規油氣資產均處于成熟工業油氣盆地,周邊已開發大量油氣田,為勘探評價階段項目,包括7個油藏和3個氣藏。對于雙方的合作,叢培信態度樂觀。他認為,該項目是中石化進入美國油氣市場、實現項目突破的契機。而且,此次合作面積廣泛,資源規模大,地面設施齊全;項目作業環境優越,市場化基礎好,工程技術成熟,這些條件都能夠明顯減輕油氣公司的作業負擔、降低投資,從而使非常規油氣開發具有經濟效益。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則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通過對戴文的收購,中石化可以在能力建設方面實現跨越性進步。
有資源還需有能力
2010年6月16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召開的全球非常規天然氣2010年會上,憑借在頁巖氣方面所做的開拓性和革命性工作,90歲的美國老人喬治·密特肖爾獲得了美國天然氣技術研究所終身成就獎。
密特肖爾所創立的米歇爾(Michell)能源公司從1981年起就開始研究頁巖氣開采技術,并成為頁巖氣水平鉆井和壓裂的先驅。但是,由于經濟實力難以為繼,米歇爾公司于1998年被戴文公司收購。之后,戴文公司繼續尊崇密特肖爾精神和事業,堅持在頁巖氣領域進行技術創新,終于在2002年將頁巖氣水平井開采技術實現了商業化。
韓曉平說,戴文在頁巖油氣資源勘探評價、開發生產、運營管道、處理設施、天然氣營銷及天然氣加工等方面均有較成熟的技術和經驗。中石化通過與該公司合作,可以進一步完善其頁巖氣能力建設。
據美國能源署統計,美國頁巖氣可開采儲量約862萬億立方英尺,而中國則高達1275萬億立方英尺。
1981年,美國第一口頁巖氣井壓裂成功,實現了頁巖氣開發的突破。隨著水平井壓裂技術的大規模成功應用,美國頁巖氣快速發展。2000年,美國頁巖氣產量為122億立方米,2010年頁巖氣產量為1378億立方米,年均增長47.7%。
美國頁巖氣的成功開發,大大提高了本國能源自給率,降低了能源對外依賴。這使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LNG)的數量逐年減少。
“與美國相比,中國雖具有較豐富的頁巖氣資源,但開發尚未起步,還缺少相應的資源評價和勘探開發技術。”叢培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