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PMI指數為51.9,環比增加4.2,化纖制造及橡膠塑料制品業PMI指數為47.0,環比增加3.2。
1月PMI數據的主要特征是:需求回升、成品庫存下降、產量增加、企業采購依然謹慎、原料庫存維持較低水平、采購價格上漲,產品價格處于低位,1月份行業盈利不太樂觀。
行業目前處于去庫存中繼還是補庫存開始?我們認為需要從庫存水平、去庫存的時間長度和宏觀經濟等方面來看,首先從庫存水平來看,11年底行業庫存絕對值較高;其次,12月份行業庫存見頂,僅通過1個月時間很難把庫存消化完畢,去庫存的時間不夠;因此,我們認為未來行業仍然處于去庫存階段。隨著經濟中樞下移,化工行業盈利將呈收斂趨勢,彈性趨弱,化工股估值也將下降,未來大市值的化工股估值將很難提升。
1月化工PMI指數意外反彈
2012年1月份,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5%,比上月回升0.2個百分點,繼2011年12月份回升后,1月份PMI指數繼續小幅回升,預示中國經濟回調過程逐步趨穩。
從化工行業來看,1月兩大子行業PMI指數均上漲,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PMI指數為51.9,環比增加4.2,化纖制造及橡膠塑料制品業PMI指數為47.0,環比增加3.2,增幅較大,我們繼續考察11個分項指標變化情況,1月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8個指標環比上升,3個指標環比下降,其中采購量、進口、生產量指數增幅較大,分別增加6.4、9.2、8.6,產成品庫存降幅較大,下降11.1,其余指標變化不大;1月化纖制造及橡膠塑料制品業9個指標環比上升,1個指標環比下降,1個指標沒有變化,其中購進價格、主要原材料庫存生產量大幅增加,增加25.2、5.6、7.9,進口減少,下降2.0,其余指標變化相對較小。
綜上,1月化工兩大子行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與化纖制造及橡膠塑料制品業PMI指數均增加,且上升幅度相對較大,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PMI指數為51.9,環比增加4.2,化纖制造及橡膠塑料制品業PMI指數為47.0,環比增加3.2,增幅較大,我們認為節日因素是化工PMI指數反彈的主要原因,3月的PMI可能更具有代表性。
春節假期造成分項指數擾動
營銷環節: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產成品庫存為46.4,下降11.1,由于節日因素,國內和出口兩個市場訂單提前,使得企業庫存下降;現有訂貨、供應商配送時間分別下降2.8、1.8,為40.8、48.1,現有訂貨繼續下降,表明需求仍不樂觀;出口訂單、新訂單分別增加7.0、4.0,為52.1、50.1,說明節日因素導致出口訂單提前;化纖制造及橡膠塑料制品業產成品庫存、供應商配送時間分別增加0.2、0.5,為50.2、50.4,節日消費熱潮退去,庫存增加;現有訂貨、出口訂單、新訂單分別為45.3、44.5、38.9,分別增加4.9、0.6、0,訂單指數下滑放緩。
生產環節: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生產量與雇員指數分別為56.1、50.0,分別增加8.6、1.6,這兩項指數超出我們預期,我們認為國外需求在節前提前釋放及國內企業提前備貨是生產增加的關鍵;化學纖維與橡膠塑料行業生產量與雇員指數同樣增加,分別為49.7、48.5,分別增加7.9、1.5,化纖生產指數弱于化學原料,化纖受出口影響可能較小。
采購環節: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購進價格繼續上漲,為58.3,增加3.3,價格的上漲一方面是原油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因素,另一方面則是春節到來成交量減少,產品價格上漲未必是需求的真實反映;原材料庫存、進口分別為50.2、60.1,分別增加1.8、9.2;采購量增加6.4,為49;化纖與橡膠塑料行業購進價格繼續大幅上漲,為57.4,增加25.2,結束連續四個月來超低局面;采購量、主要原材料庫存均上升,分別為46.8、54.0,分別增加4.8、5.6;進口為42.1,下降3.2。
從1月份PMI分項指數可以看出,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出現了購進價格繼續上升、生產量增加、庫存下降,這些現象是春節假期帶來的擾動所致,未來還需觀察需求能否真實恢復。
行業去庫存估值難提升
1月PMI數據的主要特征是:需求回升、成品庫存下降、產量增加、企業采購依然謹慎、原料庫存仍然維持較低水平,隨著原油價格上漲,而產品價格處于低位,1月份企業的盈利不太樂觀。
市場上大部分觀點認為,按歷史經驗,春節后可能有補庫存行情,我們的觀點可能和市場觀點有所區別,我們認為必須要結合當前的庫存水平、去庫存的時間和宏觀經濟來看,首先,從庫水平來看,11年11、12月由于需求的大幅下滑導致庫存被動增加,庫存絕對值較大;其次,12月庫存見頂,僅僅通過1個月時間很難把庫存消化完畢,去庫存的時間不夠;最后,當前訂單回升主要由于春節因素所致,況且通過整個PMI指數來看,只有生活消費品行業需求較好,而工業原材料行業需求仍然較差。
雖然貨幣有再次放松的預期,但是我們認為放松的力度不夠,無法刺激工業生產者的積極性;雖然產成品庫存指數環比下降11.1個百分點,我們認為此項數據反映的是去庫存的范圍,而不能反映去庫存的程度;我們認為節前需求反彈,可能曇花一現,或者可能已經透支了春節后的潛在需求,如果節后下游中小企業開工率不達預期,企業去庫存的力度將會更大,因而,我們繼續堅持我們12月份的觀點,行業仍然處于去庫存的過程中。
從二級市場來看,當前化工上市公司的估值已經比08年金融危機的對應估值還要低,當前估值可能是對未來經濟彈性預期的反映,化工作為高彈性的行業,其需求和宏觀經濟密切相關。
隨著經濟中樞下移,化工行業盈利將呈收斂趨勢,彈性趨弱,化工股的估值也將下降,未來大市值的化工股估值將很難提升;相反,近期一些化工中小盤的成長股已跌至對應12年15倍左右的估值,建議關注需求相對穩定,靠近需求端,有新產能的標的,推薦寶通帶業、安利股份、陽谷華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