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西方為孤立伊朗用盡全力時,印度成為刺痛美歐的最新'冒犯者'。近日,印度總理辛格在同來訪的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會談后表示,外交途徑是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最好辦法,拒絕配合美歐石油制裁縮減同伊朗的經貿往來。印度還宣布將在近幾周內派遣大規模商貿代表團赴伊朗。而伊朗官方數據顯示,2012年1月,印度已超過中國成為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美國《紐約時報》稱,'在美國最新的制裁法案規定下,印度的做法很可能會招來美國懲罰'。法新社稱,印度正在成為美歐制裁伊朗的'潛在問題'。
據報道,在近日的會談中,范龍佩提出,希望印度通過自己的影響力,施壓伊朗回到談判桌上。'當美歐孤立伊朗時,印度卻試圖加強同伊朗的經貿往來',法新社稱,印度商務部長庫勒宣布,本月底印度將派出代表團到伊朗,促進印度對伊出口,'這將是一個很龐大的代表團'。庫勒說,美歐對伊朗的制裁'不適用于大范圍的、印度可以向伊朗出口的貨物'。印度報業托拉斯則引述不具名印度貿易部官員的話稱:'就算美國和歐盟避免和伊朗做生意,我們又憑什么跟著他們照做呢?我們為什么不能利用這個機會呢?'
印度《經濟時報》則稱,為避免西方制裁,印度政府向伊朗提出用小麥、茶葉等換取伊朗石油的'易物'建議,伊朗對此表示歡迎。伊朗經濟專家稱,印度與伊朗的'易物交易'方式很可能會被復制,伊朗將通過這種方式躲避西方制裁。《紐約時報》引述美國弗吉尼亞州理工大學經濟學家沙烈西的分析稱:'伊朗將用石油換食物,或者換汽車,他們總會找到方法。'
之前,多家西方媒體引述伊朗官方媒體的數據稱,伊朗一月份出口到印度的石油已達每天55萬桶,超過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中國。半官方的伊朗法爾斯通訊社對此評論稱,'這顯示出印度對美歐石油禁令的忽視'。美國道瓊斯新聞社稱,印度'買走了被中國拒絕的大部分石油'。路透社曾報道稱,今年1月以來,中國每天從伊朗進口的石油量已減少到約25萬桶,僅為此前中伊每天石油貿易量的一半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