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蘇丹和伊朗問題繼續發酵,造成市場對長遠石油供應的擔憂,全球石油巨頭已經開始加快資本市場布局競爭。一周來相繼披露的多宗投資計劃,預示著全球石油資本市場進入新一輪部署。
'在目前的環境下,中國石油巨頭應加快部署全球市場。'非洲石油董事長弗蘭克·蒂米斯(Frank Timis)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近年來,中資企業在北美、澳大利亞和南美等地的資本開拓不時受阻,但現在他們開始找到合適的投資路徑,選擇恰當的合作伙伴。
非洲石油有限公司(African Petroleum Corp Ltd)是一家在西非和中亞從事石油和天然氣勘探和開發的公司,于2010年6月在澳大利亞國家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弗蘭克·蒂米斯同時也是非洲礦業(African Minerals Ltd)董事長。
非洲石油公司目前在西非六個國家勘探油田,還未有任何石油出產。但西非地區已經成為包括殼牌、BP和雪佛龍等老牌石油公司的'新寵'。
上月末非洲石油公司宣布在利比里亞LB-09離岸地塊發現兩個共105英尺的產油層后,蒂米斯的電話就一直沒有停過。
'我接到了來自許多石油巨頭以及他們的銀行財務顧問的電話,他們的行動非常之快。'他表示。
地緣政治致使石油巨頭轉移風險
2月以來全球原油價格上升了8.7%,上周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曾經一度飆升到每桶125美元,地緣政治造成的未來供給問題,迫使全球石油巨頭開始部署新戰略以轉移未來長期風險。
渣打銀行3月6日的原油走勢特別報告指出,'我們還沒有走到轉折點',目前相互牽扯的三個因素中中東地區持續緊張局勢、高企的油價以及不斷增加的石油需求還沒有任何一個在短期內能夠得到改變。
蒂米斯表示,真正導致油價不穩定的因素是來源于市場對于中東及北非地區不穩定的高度擔憂。
中東、北非地緣政治的影響使得全球油氣巨頭將目光轉向其他地區。
雪佛龍公司2月底表示,該公司已經簽署合資協議,將在中國貴州盆地進行頁巖氣勘探,并計劃在阿根廷Vaca Muerta地帶鉆出兩口探井,開發頁巖氣和致密油資源。
康菲石油公司之前公布將出售100億美元資產,并將自己的業務重點放在北美石油資源豐富的項目上。中信集團日前與委內瑞拉國有能源企業簽署協議,獲得petropiar重油升級工廠10%股權。
而在傳統石油資源的早期勘探階段,西非地區成為主要'戰場'。
目前,塞內加爾、岡比亞、塞拉里昂、利比里亞和科特迪瓦等近期沿海均有大量石油發現。美國阿納達科石油公司在塞拉利昂海域發現了98英尺厚的油氣層。美國最大獨立油氣公司阿納達科石油公司在利比里亞海上同樣獲得了重要的石油發現。
蒂米斯表示,盡管目前市場對風險的擔憂超出了實際的供需層面的問題,但實際上問題沒有那么嚴重,蘇丹的動亂對于全球石油價格不會有明顯的支撐作用。蘇丹所在的北非地區所擁有的石油產量遠遠不能和西非相比,而后者在政治上是相對穩定的。
中國油企應加緊資本戰略部署
和全球石油巨頭部署長期戰略相比,中國石油企業在全球資本市場上的開拓才剛剛開始。
'幾內亞灣地區巨大的原油儲量,未來可以替代來自墨西哥灣的石油產量,目前在這一地區,美國、歐洲和俄羅斯的石油巨頭都已經部署得當,但中國油企卻遲遲沒有進入這一領域。'弗蘭克·蒂米斯表示。
這些國際巨頭已經看到,亞洲國家已經開始增加對西非地區原油的采購量。根據巴克萊資本統計,西非對亞洲的石油出口今年2月增加到每天215萬桶,創七個月以來最高水平。
石油巨頭在非洲地區的戰略部署,看到的是亞洲國家的長線需求。國際能源署(IEA)2月底的報告顯示,亞洲地區2012年的石油需求量有望達到每日2080萬桶,較去年增加3.1%。而同時美國和歐洲的石油需求今年將分別減少0.5%和2.4%。
而中國油企才剛剛千辛萬苦打開北美市場的大門,其資本運作的目力還無法到達非洲大陸。
數據提供商Dealogic的調查顯示,2010年以來,中國企業已經在美國和加拿大的石油與天然氣交易上投入了170多億美元,北美成為中國達成石油和天然氣交易最多的地區。但和石油巨頭的資本擴張速度相比,這一成果微乎其微。
蒂米斯認為,與中資企業在北美遭遇政策性障礙不同的是,如果能夠加緊在非洲開拓新的石油版圖,那么將不會有類似的挑戰。
但中資油企仍然需要在非洲面臨其他石油巨頭的挑戰。
'中國油企在技術上和資金上是達到了在全球市場運作的要求,但是他們的問題在于,開拓的進展過于緩慢。'蒂米斯表示,對于一項投資案,中國企業可能需要6個月才能做出決定,但雪佛龍、殼牌等可能只需6周。
2009年中石化競標加納的沿海石油Jubilee項目以失敗告終后,目前中國企業在這一地區仍然沒有取得戰略性的資源。
'中國油企現在唯一的問題是,他們必須更快地行動來拓展市場。因為在這一地區,目前已經有10-15家國際油企進場部署。'蒂米斯說。
蒂米斯分析說,在與非洲地區已經擁有油田資源的企業合作時,中資企業仍然需要這樣的策略:'他們有幾個選擇,一是自己勘探開拓,但風險太大,二是購買油田的股份,三是收購大的石油生產商,但收購對象有限。因此,我認為中資企業最好尋找一些風險較低的合作伙伴進行戰略性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