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臺北4月16日電】,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15日宣布,自16日零時起,各式汽、柴油每升價格統一下調0.3元(新臺幣,下同)。這是島內油價兩周以來的第二次微幅下調。
臺灣中油是島內最重要的汽、柴油供應商。據悉,這次降價是受國際油價回跌影響,按照島內油價計算機制,原本可對每升汽、柴油價格調降0.5至0.6元,但中油公司為了回收部分成本,決定采取減半調降油價措施,因此每升油價只降0.3元。
今年以來,中油公司已對島內家用液化石油氣、家用天然氣、車用柴油及汽油等進行了多次價格調漲,4月初島內油價每升大漲3元,引起社會輿論一片嘩然。此后受益于國際油價下行,島內油價至今已連續兩周進行微幅調降。雖然降價不多,但民眾認為,在物價壓力鋪天蓋地來襲之時,油價略跌“總算可使人稍稍喘口氣”。
【深圳商報訊】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國際能源署(IEA)12日發布的月度市場報告中指出,由于需求增長疲弱且沙特阿拉伯增加原油生產,石油市場已經打破為期兩年的供應緊縮周期,油價居高不下的情況將有望緩解。
今年年初,國際油價持續上漲,特別是在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可能帶來的沖擊的擔憂作用下,倫敦布倫特油價在3月1日升至每桶128美元的2008年以來最高位,紐約油價也于同一天創下每桶110.55美元的十個月高點。近期受部分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下滑、需求下降等因素影響,國際油價出現回調。截至上周五收盤,布倫特原油價格較3月1日的高點下跌5%,紐約油價下跌近7%。
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長納伊米也于12日表示,目前原油市場供求平衡,不存在供應不足。
延伸閱讀
內地油價為何
跟漲不跟跌
2011年國際油價出現高燒讓中國內地消費者跟著“遭殃”,而近期國際油價出現回調而國內消費者卻沒有享受“實惠”,民眾要求改革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呼聲高漲。
中國內地現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實施兩年多以來,市場對其調價周期、掛靠油種等存在質疑。比如,存在嚴重風險溢價的布倫特油價是成品油定價掛靠油種之一,而價格相對偏低的WTI油價為國內消費者所熟知,卻被排除在外。消費者經常產生油價“跟漲不跟跌”"的誤解。
業內人士呼吁,國內油價不能及時反映國際市場變動,現行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亟待調整,建議將WTI價格納入跟蹤指標體系,同時改革國內油價調價周期過長,建議將22天調整為10天。
另外,作為主要消費地之一的亞洲地區,在原油定價上一直缺乏話語權。當前,我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 業內人士建議,加快建立本土原油定價體系,謀求在國際原油定價領域的話語權。此舉對維護石油安全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