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作業的情況?有。有一回,直到深夜,施工才結束?;厝サ穆飞馅s上大霧,能見度只有兩三米。車子是一點兒一點兒蹭到駐地的。”這是咨詢中心廖群山在西南油氣田公司實踐鍛煉期間遇到的一段“小插曲”。
2010年7月,廖群山來到龍崗勘探項目前線指揮部實踐鍛煉。他拜師傅、上井場,很快就融入基層。半年后,油氣勘探的工藝工序和作業隊伍的建設管理方法,逐漸在他頭腦中清晰起來。
龍崗171、營山101、龍105……在20多口探井的鉆井和試油現場,他跟著技術人員,一步步學習試油準備和管串結構等。在龍崗62井酸化和龍105井加砂壓裂等重大施工環節,他學習掌握了酸化壓裂等重點施工工藝。通過每天的生產和探井動態分析會,他還學到了大量的一線經營管理方法。
在實踐鍛煉期間,廖群山格外關注低孔低滲儲層增產改造和水平井及分段壓裂等方面的工藝技術情況。他結合《我國大面積非常規石油的戰略地位和前景——以四川盆地侏羅系為例》這項專題研究,與西南油氣田的同事一起開展川中侏羅系油藏特征與勘探開發技術研究攻關,還以川中侏羅系石油資源潛力和勘探策略的交流討論為基礎,參加了咨詢中心關于“十二五”設立四川石油重大科技專項建議的研究起草工作。
通過實踐鍛煉,廖群山不僅拓展了專業知識領域,還充分發揮窗口、紐帶和建言獻策的作用。他緊密跟蹤西南油氣田的勘探動態,把掌握的第一手資料及時向上級反饋。他主動承擔《2006至2010年川中天然氣勘探項目自我后評價》的編寫工作,與專業技術人員通力合作并圓滿完成任務。他與咨詢中心的專家一起研究提出關于龍崗23井沙溪廟組試油的工作建議等,受到基層單位的廣泛認可。
廖群山說:“在西南油氣田公司的實踐鍛煉讓我受益匪淺。我實踐鍛煉時所在的勘探事業部是負責勘探生產運行和管理的一線單位,在這里鍛煉對于我開展四川盆地油氣勘探潛力和發展前景等問題的研究十分有益。特別是基層石油員工在艱苦條件下,默默奉獻的精神,深深感動著我。一年半的實踐鍛煉讓我的心更加緊密地和基層聯系在一起。”(孫雨晨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