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3月12日訊
新疆“十二五”將建國家石化基地
記者近日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油化學工業管理辦公室獲悉,到“十二五”末,新疆石油和化學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將達到5600億元,原油產量達到3300萬噸,天然氣450億立方米,油氣當量超過6500萬噸。新疆將成為我國最大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基地、重要的國家原油、天然氣、成品油戰略儲備基地,新疆還將建成國家石油化工基地。
實際上,新疆石油、天然氣蘊藏量本來就居全國首位。然而,由于運輸距離的原因,有人戲稱,新疆一直是捧著金飯碗討飯。
據悉,新疆“十二五”最重要的目標是改變單純輸出原料的現狀。
央企加快資源就地轉化
新疆石油化學工業管理辦公室相關人士表示,隨著國家對新疆支持力度的進一步加大,中石油、中石化在疆油氣生產量將恢復到高產年份水平,產業鏈不斷延伸,一批已建成和新建、將建成的石化項目將推動行業產值和效益大幅增長。
2011年7月份,中石油確定在疆發展規劃,根據規劃,未來10年,中石油在新疆的投資額將翻倍,達到3000億以上。其中煉化方面,未來10年,中石油將在新疆穩步提高煉化銷售規模和實力,建設煉油化工基地。2015年使煉油能力達到2600萬噸/年,2020年達到3000萬噸/年,組織運營好獨山子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項目,建設阿克蘇大化肥項目,組織好烏魯木齊石化煉油擴能改造;在油氣儲備基地建設方面,未來10年,中石油計劃加快推進原油、成品油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庫建設,打造石油儲備基地,力爭2015年在新疆的石油儲備能力達到1500萬立方米。
而據本報早前報道,中石化“十二五”期間在新疆規劃投資530億元,將把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塔河油田建設成為千萬噸級油氣田,把位于庫車縣的塔河分公司煉油規模擴大至1000萬噸以上,配套建設百萬噸乙烯工程。此外,“十二五”期間,中石化新疆石油分公司還將擴建油庫3座,新建成品油庫7座。據悉,2012年,新疆石油分公司就將新增油庫4座。
加大就地轉化縮小東西部差距
上述規劃如果能夠全部執行到位,將給新疆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據初步測算,中石化庫車千萬噸煉化基地建成投產后,每年可實現工業總產值400億元,繳納稅收60億元。
石油化學工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史惠中則以烏石化改造工程為例,指出,新疆將以烏魯木齊石化百萬噸世界級水平的芳烴項目為龍頭,建設對苯二甲酸、苯酚—丙酮、己內酰胺及己二酸等項目,為芳烴下游產業提供基礎原料依托,布局新疆芳烴產業集群。上述項目投產后,將拉動下游產業年產值約450億元,年實現利稅50億元以上,可增加近萬個就業崗位。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杰表示,新疆改變單純輸出原料的現狀,加大資源就地轉化,對新疆而言,一是有利于優化能源產業結構,促進新疆經濟的發展;二是有利于東西部能源產業的均衡發展。目前大部分煉廠集中于東部沿海地區,東西部差距逐步拉大,央企加大西部投資有利于縮小差距。
據介紹,2011年新疆原油加工量2387.7萬噸,僅位居全國第六,前四位依次是遼寧6352.05萬噸、山東6017.57萬噸、廣東4214.72萬噸、浙江3138.45萬噸和江蘇2784.25萬噸。目前新疆與東部沿海地區差距顯著。
產業發展將惠及更多疆內企業
新疆石油化學工業發展思路的轉變得到了中央文件的支持。2月21日,國務院發布由國家發改委組織編制的《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相比“十一五”規劃國家對西部產業發展簡單的一句話定義,“十二五”規劃對西部產業發展目標的表述拓展為一段話:國家將支持西部地區深入實施以市場為導向的優勢資源轉化戰略,圍繞建設國家能源基地、資源深加工基地、裝備制造業基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具體而言,就是西部地區將依托國內和進口石油資源、優化原油加工布局,建設一批千萬噸級煉油基地,促進上下游一體化發展。積極發展石油天然氣化工,建設和完善一批大型石化基地。
周修杰指出,對于央企來說,就地轉化油氣資源能夠給自身創造更大的價值。新疆低廉的投資成本以及靠近油源的優勢使央企能夠降低生產成本,同時配合政府規劃顯然能夠獲得更多的政策優惠和財政補貼。另外在油氣對外運輸緊張的情況下,就地轉化能夠緩解東西部能源運輸的壓力。
而按照新疆自治區政府上述規劃,石油石化行業發展再不僅只惠及央企。“‘十二五’期間,新疆將大力推動疆內企業參與石油天然氣下游產品開發,增加油氣資源在疆內的加工量,最大限度地延伸產業鏈,形成一批石化產業集群。”規劃中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