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江蘇省張家港保稅區(金港鎮)完成工業開票銷售收入478.49億元,同比增長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4.28億元,同比增長6%;實現到賬外資21238萬美元,同比增長12%;注冊外地資本13.61億元,同比增長17%。該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能夠快速發展,離不開化工大項目建設這個提速經濟的“強引擎”。
招商有力,大項目批量落地
重大項目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脊梁,該保稅區把重大項目建設作為保稅區發展的頭號工程來抓。記者在采訪中得知,根據發展規劃,未來2~3年,保稅區將依托揚子江化工園,打造千億級的新材料產業板塊;依托重型裝備園,打造千億級的機械裝備基地;依托保稅港區,打造千億級的現代物流基地。
圍繞打造千億級的烯烴產業基地,保稅區立足于132萬噸丙烯產能在化工園區內消化的原則,全面實施關聯項目招商。
丙烯重大項目在今年一季度取得重大突破:投資4億美元的30萬噸高檔潤滑油添加劑生產基地項目確定落戶意向;總投資超2億美元的松香樹脂項目已經外方董事會同意推進,正在起草投資意向書;由3家知名公司共同投資10億美元的年產24萬噸雙氧水、30萬噸環氧丙烷及10萬噸水性聚酯項目,也初步確定了投資意向。此外,總投資4億美元的年產16萬噸丙烯酸及丙烯酸樹脂項目、投資30億元的年產30萬噸苯酚丙酮等丙烯下游基地型項目也在意向之中。
同時,千億級的裝備產業基地、現代物流基地的項目引進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當中。
轉型產業,好項目加速聚集
“今年,新興產業仍然是保稅區經濟轉型、企業二次創業的重中之重。”保稅區企業服務管理局副局長瞿鋒說,只有明確了產業的發展定位,才會對重大項目產生強大吸引力。據了解,為了扶持新興產業的發展,除了給予政策優惠,保稅區管委會還征詢了相關企業的意見,對區內的空間布局、產業集群進行了合理規劃。
就揚子江國際化學工業園來說,保稅區專門邀請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對該園產業進行了重新規劃。新規劃結合國家新的產業政策,以及揚子江化工園的自身特點,對園區內產業進行了重新梳理、排序,充分吸納本土企業和國際知名化工企業的發展意愿,對化工園今后5年的發展進行了準確定位,科學確定了龍頭產業及深加工產業鏈,對長三角地區優勢產業形成較強的“補鏈效果”,打造磁傳感、新材料、生物醫藥三大“特色園中園”。
為了確保完成2012年新興產業產值超710億元、增幅超30%的目標,保稅區全力加快載體建設和人才引進,推進項目建設,積極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在載體方面,保稅區啟動運作磁傳感產業園,啟動報批斯維森生物醫藥產業園,加速高新項目的引進落地;人才方面,在國家千人計劃實現零突破的基礎上,確保引進市級以上領軍型人才團隊18個、省雙創人才3人、姑蘇人才3人,籌備建立新興產業專家庫,為園區發展提供專業意見;項目方面,以多維科技為龍頭,積極引進芯片后段核心設備項目,進一步延伸完善產業鏈。
服務為主,新項目健康發展
保稅區相關部門不斷優化服務,得到了企業的認可與信任。為了不影響新項目投產,保稅區針對特定項目不定期召開審批會議,招商、環保、國土等相關部門一起查找影響項目推進的難點,并將服務責任分配到每個部門,極大地提高了項目審批效率。
江蘇華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5萬噸丁辛醇項目和原料結構調整技改項目的審批過程復雜,保稅區管委會為此兩次召開協調會。
陶氏化學與日本宇部株式會社合資的鋰電池電解液項目,與周邊在建的同類企業存在競爭,為幫助企業占得先機、贏得客戶、搶先發展,保稅區管委會專門為此多次召開了協調會,現在項目正在有序推進。瞿鋒介紹說,雖然這個項目投資不大,但鋰電池電解液項目是保稅區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也是鋰電池產業鏈中的重要環節。鋰電池隔膜技術附加值高,目前只掌握在美日韓等少數幾家企業手中,保稅區希望通過電解液技術的引入增加對隔膜技術的吸引力。
“投資張家港保稅區不后悔,這里是承載康得新未來的地方。”北京康得新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鐘玉感慨地說,保稅區高效的行政效率和優質的服務,使公司最終決定將光學膜產業集群項目放在張家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