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機資金誠然能夠左右油價波動,但生產商才是最主要原因。
歐佩克在油價波動中能夠起到關鍵作用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個原因是歐佩克組織內部矛盾加劇,而且各成員國決策政治的增強。第二個因素顯示了歐佩克在增加的全球石油供應中,地位越來越重要。第三個因素是歐佩克由于夏季消耗量決定了石油生產計劃,由于需求季節性的達到最高,使石油市場緊張,造成歐佩克自身需求的增長。
歐佩克政策直接影響國際油價
歐佩克的政策一向對石油市場起重要影響。1998年到2005年期間,石油生產國的出售量和出售對象不明朗,使得石油市場也不能一目了然,生產國的目標也是一致的。1997到1998年期間,石油收入下降了50%,這些生產國共同將產量減少了10%,使其收入增長了一倍,并調整了他國家更高的油價。
但是隨著油價的上漲,歐佩克又恢復了產量,該組織的共同利益由于政治事件分歧而做出讓步。尤其是伊朗和委內瑞拉將反對美國和極端意見提上議程之后,他們過去是通過歐佩克在雙方同意下決策,來抑制其多余儲量的產量增長。
沙特和其他國家事實上增加的產量比這還多,他們向我國等國家供應石油,而且供應量沒有全部報道出來。目前暗中輸入市場的石油供應量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市場更加不透明,而且油價更加不穩定。
油價波動讓歐佩克平衡價格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油價的波動越來越明顯,也顯示出歐佩克在平衡市場中越來越重要的中心地位。到目前為止,歐佩克以外的石油生產國滿足80%以上的石油需求增長量。但去年歐佩克以外的生產國僅僅滿足了低于一半的需求。同時歐佩克減少了供應量,使全世界儲備減少,油價增長。
今年專家估計歐佩克以外的生產國供應僅僅為每天600,000桶,歐佩克成員國提供其他的供應量。非歐佩克石油生產國的產量增長,如果不是由于非原油造成的,如液化天然氣等,可能到2010年會降至零,這會使歐佩克在油價波動中所起的支點的重要位置更明顯。
最后,30年來歐佩克產量由于在其他地方的減少,已經停滯不前。當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1998年當選總統,薩達姆掌握伊拉克政權期間,兩國一共可能每天生產6,400,000桶。如今他們僅能每天生產4,400,000桶,即每天減少了2,000,000桶。但是由于投資加大,政局穩定,兩國產量可能能夠增加到目前的兩倍。
雖然歐佩克產量到2010年可能會大幅增加,生產國目前必須面臨他們自身由于更高的油價和產業,基礎設施投資所帶來石油需求增長。中東石油生產國需求去年每天增加了350,000桶,到2008年可能會增加400,000桶,雖然全球經濟減緩,但增量仍會達到這一數字。
天然氣的需求增長,已經發電需求的石油出口供應緊缺,原油生產中使用的潤滑油,是阿拉伯海灣地區最值得人們注意的。中東各國去年夏天可能會降低6千萬桶以上的產量。目前在該地區天然氣工程的延遲,可能會使去年夏天的問題在2008年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