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張瑞秦)“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我是一個兵,愛國愛人民。革命戰爭考驗了我,立場更堅定……”這首鏗鏘之歌在石萬福的心里唱了半個多世紀,時至今日,一經飄過耳畔,他仍感到情思奔涌。回首往昔,無論作為軍人還是石油人,他始終努力做一個高尚、正直的共產黨人。
自194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6年槍林彈雨的經歷讓石老永生難忘,走過的萬水千山承載著他的無怨無悔。1952年石老所在的部隊轉為石油師,但他確定,黑色的石油和綠色的軍裝同樣生機盎然。因為二者都能把血性男兒打磨出軍人般的氣質,只要祖國需要,即使天涯海角,皆為他戰斗的崗位。
南陽,石萬福在那里度過了34個春夏秋冬。1972年至2012年,河南油田昂首前行了40載。他驕傲,曾以激情和忠誠在這片熱土譜奏出“我為祖國獻石油”的豪邁旋律;他感動,曾為建設河南油田盡心竭力,夢想鼎沸。
重返南陽
說起南陽,石萬福和這個昔日的三國古戰場頗有緣分。
1947年,石萬福任連長,部隊橫渡黃河后,歷經解放南陽、西峽、唐河、方城等地的戰役,美麗的南陽盆地長眠著那些犧牲的戰友的遺骨。
1978年4月的某一天,石萬福心潮澎湃。石油化工部調他前往河南任中共河南石油會戰指揮部工作委員會副書記、會戰指揮部副指揮兼江漢石油管理局副局長。
重返南陽,讓其久久不能平靜。古老的臥龍崗啊,可否記得一個叫石萬福的軍人?足跡踏遍玉門油田、長慶油田,如今又回到曾相識的老地方。他與石油,這輩子怕是不會再分離啦。
離開長慶油田之前,石萬福找來一份河南省的地質資料,對全省25個沉積盆地進行初步了解。一到南陽,石老隨即同會戰指揮部的其他領導在四面透風的簡易房里開啟了嶄新的工作。
任重道遠
當年正值河南油田會戰的第二戰役開始,主要任務是擴建江河區和建設下二門油田,使原油日產量在穩定5000噸的基礎上,到9月1日提高至7000噸。
應該說,這是一場攻堅之戰。慶幸的是,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石油大軍發揚“有條件上沒有條件也要上”的大慶精神,顧大局,重協作,保重點,一心為“9.1”上臺階甘吃千般苦。指揮機關實行領導24小時值班制,機關干部二分之一以上去基層、抓前線,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商量。
為完成既定目標,他們采取倒計時之策,每周安排一次計劃,并逐層下達軍令狀。領導干部幾乎每天都在施工現場,與工人一道奮戰。流火的七月,石萬福來到油建處三中隊指揮組裝焊接江河聯合站的5000方大罐,當時室外溫度近40℃,罐內溫度則57℃左右。罐用鋼材100多噸,內外焊縫累計達4千米以上。最令他感動的是,職工每20分鐘出罐換人,揮汗如雨的他們表示:“愿灑萬滴汗,拿下一座罐。”石老在一旁掄大錘,遞電焊條,送冰水。有的人窒息昏迷,有的人工衣直往下淌水,可他們堅決不離開崗位。的確,再高的氣溫亦敵不過石油人的熱情。焊花飛濺啊,職工們一晝夜喝掉48桶水。結果,22個鐘頭便高速優質地完成任務,比原計劃整整提前了倆小時。
功夫不負有心人,1978年10月中旬,歷時5個多月的產能建設會戰第二戰役提前完成任務,完成鉆井進尺19.43萬米,試油68口238層,建成聯合站2座、計量站15座,油井注水井井口裝置86套,鋪設油水管線201千米,架設高低壓電力線路77.7千米和通訊明線102對千米……枯燥的數字后面真實地記錄著石油人對巖層之下石油的眷戀。
時不我待
追逐夢想總是百轉千回。
由于雙河油田、魏崗油田、下二門油田的天然能量小,經產能建設會戰相繼投產后,注水工作尚未來得及同時進行,因此原油產量固然上了臺階,生產不久便出現了油層壓力下降快、產量下降快的狀況。最緊張時,日產5000噸都有保不住的危險。石老和大家一樣,眼瞅著千辛萬苦搶投產的一批新井產量被遞減“吃掉”,心急如焚。
會戰工委立刻決定從1978年10月起,組織全油田的力量,開展以投注注水井77口、日注水1萬立方米為目標的注水會戰,簡稱“77-1”注水會戰。不久召開了3000多人的誓師動員大會,有12個二級單位1.1萬人直接投入注水工作。1979年1月,任務如期完成,其中50口油井達到明顯的注水效果,油層壓力和原油產量陸續回升,且扭轉了原油產量大幅度下降的糟糕局面,從而穩住了6000噸的原油日產量。
接著,新的矛盾隨之而來。因河南油田油層多、厚度大,油層層間和層內巖性物性差異大,籠統注水時層系劃分較粗,各油層受效不均,注入水沿高滲透層突進,油井見水快。為充分發揮各油層的能力,改善注水開發效果,指揮部不失時機地作出進行分層注水的決斷。2月到6月,組織了以分層注水62口、注水合格率達到60%為目標的注水會戰,簡稱“62-6”分層注水會戰。
可見時間的彌足珍貴。指揮部組織了前線工作組,18個蹲點組,100多名干部和技術人員趕往現場辦公,1萬多名職工協作配合。經過5個月,預定指標超額完成,實現了油田早期分層注水,注水見效井增加,進一步奠定了穩產的基礎。
再接再厲
1983年3月,為適應河南油田生產建設發展之需要,石油工業部決定將“河南石油會戰指揮部”更名為“河南石油勘探開發公司”。時年,他出任公司黨委書記。
自1984年起,公司開展了對泌陽凹陷和南陽凹陷的二次勘探,其特點是,勘探的目標和對象是隱蔽油藏,小斷塊、小隆起、小構造油藏,勘探手段上應用多種新技術,加強綜合研究,特別是加強對有利地區和層系的油氣資源評價、儲層評價和圈閉評價工作。二次勘探取得一定的突破。在泌陽凹陷中南部發現和探明了安棚油田,并為“七五”期間發現深部油氣層和新的含油區塊,在凹陷北部斜坡發現井樓、古城、新莊、楊樓、付灣等稠油油田,以及在南陽凹陷擴大東莊油田面積,發現新的含油區塊打下了基礎。1983年到1985年,油田年產量由237.8萬噸上升為243.19萬噸。尤為欣喜的是,河南油田從投入開發到全部收回國家投資,僅六年半光景,就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1986年,河南石油勘探開發公司更名為河南油田勘探局,石萬福離開領導崗位,任調研員,協助新的領導班子繼續工作。1989年8月離休后,他積極參加企業管理協會、政治工作研究會等組織,并認真地建言獻策。平心而論,貢獻余熱也使他的晚年生活閃爍出絢麗的霞光。
河南油田即將迎來不平凡的40年,85歲的石萬福和80歲的老伴吳志清分外激動,送份什么禮物表達心聲呢?對嘍,祝愿河南油田:中州大地騰油龍,油浪滾滾傳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