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方文華 羅麗娟)老孫名叫孫德民,今年57歲,是河南油田采油一廠集輸大隊一名普通的采油工。別看他剛當采油工只有兩個多月,但在工作上沒有人不佩服他。工作中他抱著“不服老、不服輸”的信念,吃苦耐勞,肯學肯干,用堅忍、踏實、勤勞訴說著一個共產黨員的不老情懷。
去年報名那天,別人開玩笑說,“老孫,你是坐慣辦公室的人,今年50多歲了還要主動報名去采油一線,受得住嗎?”
“哈!哪有吃不了的苦,咱人老身體棒,干工作還照樣想沖在前頭哩!”身材魁梧的孫德民和同事說話也立馬有了一線工人的豪爽風格。孫德民原來是通信公司供應站黨支部書記,到年齡離開了管理崗位。這次通信公司實施“走出通信、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工作戰(zhàn)略,與采油一廠協(xié)商組織人員勞務輸出,他踴躍報名,積極參與,被分配到采油一廠集輸大隊西區(qū)大班崗。一個昔日的基層支部書記,如今當上了采油工人,他感到很自豪。
初到集輸大隊,隊領導考慮到老孫年齡大,而且過去是坐辦公室搞管理工作的,就想給他安排一個輕松的工作,沒想到老孫主動找到隊領導:“你們的好意我全領了,雖然我的歲數大一點,但身體沒啥毛病,就讓我當個采油工吧。放心吧,咱決不給共產黨員臉上摸黑!”
工作環(huán)境和性質的突然轉變,對于一位年近半百的老孫來說也算是個不小的考驗。從工作流程到日常管理,一切都是陌生的。孫德民就像個小學生重新捧起了書本,從采油集輸理論基礎學起來,下班回到家里也不閑著。老鄰居們勸他,都快到退休的年齡了,到集輸隊就算去養(yǎng)老了,還學這個有什么用?孫德民說:“誰說的,我還不老呢。多學點對工作都有用,我可不想做個沒用的人。”
今年大年初一,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穿著亮麗的橘紅色工裝,站在瑟瑟寒風中值班。特別的日子穿上這特顯活力的工服,他頓覺自己仿佛又年輕了10多歲。
“老爸,新年好!給您拜年啊!”在山東青島工作的兒子打來電話。
“好啊,我在采油值班呢!”老孫高興地給兒子說。
兒子著急地說:“咱不是說好了不去采油,過了年接你和媽來青島嗎?爸,野外工作環(huán)境差,外面施工那么冷……”
“哦,挺好,挺好的……”老孫聽出了兒子的責怨,還沒說完就將電話戛然掛斷,急忙走到一輸油管前,蹲下來觀察流量計的工作情況。“果然有問題。”他自言自語堅定自己的判斷。
原來,他接電話時眼睛看到有一個輸油支管滴油,且越滴越多,估計是過濾網堵了。電話是可以隨時說的,解除隱患是刻不容緩的!于是他放下手機喊來同伴,彎下身、扎穩(wěn)腳步,一圈圈地轉動閥門、倒換流程。疏通后又去打開被堵的閥門,取下黑黢黢沒有一點縫隙的過濾網,老孫這才直起腰來。哪里像兒子說的那么冷啊!干起活全身直冒汗。隨后,他對同伴說:“走,拿到150米的荒地里去燒,廠區(qū)不能有明火。”老孫把培訓時學的東西實實在在地用上了。半個多小時后,燒過、擦過的過濾鋼網干凈明亮,老孫和同伴身上、臉卻像個挖煤的礦工的一般。風吹得眼睛只流淚,他隨手用衣襟搌了搌眼睛,又急忙把過濾網裝上,將流程倒了過來,使輸油管安全工作。
工作結束后,打開手機一看,呦!11個未接來電。兒子和老婆一定想著出啥事啦!老孫卻笑著說:“這大年初一過的,真叫個值!”
說完他低頭撥電話,向家人解釋情況!
去年底,通信公司在“專網做專、專網做精”的基礎上,實施“走出通信、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工作戰(zhàn)略,這是與采油一廠協(xié)商組織人員勞務輸出,采取“走進采油、創(chuàng)新效益”措施中的一個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