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宋小麗)河南油田鉆井技術工程師梁國進上班時,總愛揣著個筆記本子,特別是去鉆井隊巡查施工情況時。
去時,他那寶貝似的筆記本上,記著每一口要巡查井的鉆井參數、工況以及數據出現波動提出的質疑等。晚上回來時,本子上多了些數據變化原因、處理辦法等一大堆記錄。等到第二天上班前,本上又增加了井下故障預防、原因分析等總結性批注。
走到哪兒,記到哪兒。了解梁國進的人都知道,梁工有個愛記筆記的習慣。
說到梁工的習慣,咱們就圍繞這一點嘮嘮,其他的像關于新近獲得“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閔恩澤青年科技人才獎”等榮譽和一大堆成績,就不去說了。
梁工是怎樣養成愛記筆記的習慣,還要從6年前說起。那年,梁國進從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畢業,被分配到了鉆井隊。他學的應用化工專業,除了和泥漿工藝稍微沾點親帶點故外,與其他的鉆井技術,可以說八竿子打不著。
作為一名實習技術員,你不能像井底之蛙,僅盯著泥漿工藝這片天吧。梁國進拿來專業書籍,從鉆井技術ABC學起。他還整天隨身揣著個筆記本,遇到大小問題都記下來。翻看梁國進的筆記本,上面記的內容可謂五花八門:有鉆井各類工具型號、鉆井工藝流程圖,有河南油田30多年鉆井史,還有泌陽凹陷地層巖性特點、取心妙招等。
他的筆記本上的內容,更多地要數生產情況。梁國進每天上下鉆臺十幾次,有時在鉆臺上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鉆臺上稍有風吹草動,都逃不過梁國進的眼睛。他把鉆井遇到的疑難問題、突發事件以及如何制訂緊急處理措施等,都記在筆記本上,并一一分析、總結。
慢慢地,梁國進養成了每天記生產筆記的習慣。
水到渠成。梁國進由鉆井技術門外漢,成長為響當當的技術員。
2007年,參加工作僅兩年的梁國進,因技術過硬、工作認真細致、責任心強,被公司抽調到70195鉆井隊,參與集團公司在泌陽凹陷部署的第一口重點風險探井——泌深1井的鉆井任務。
承擔6000米深的探井施工任務,在河南油田鉆井史上,那可是大姑娘坐轎——頭一回。對于梁國進來說,這當然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從開鉆到完鉆,這口井歷經322.8天,梁國進也經歷了300多個不眠之夜。他白天圍著鉆塔,摸索和協助解決井深取心難、井下溫度高、不易優選鉆頭等諸多生產難題。晚上,即便月亮偏西,梁國進也要整理出一天的生產筆記,才肯睡覺。
這口井創下了河南油田多項鉆井施工紀錄,梁國進也記滿3大筆記本的記錄,為泌深1井錄取下了翔實而完整的原始資料。
經歷了泌深1井施工任務這堂生動的實踐課,梁國進的技術水平,真像芝麻開花節節高。剛結束泌深1井的施工任務,公司選拔人才的專業知識考核小組來到了井場。當時參加考試的,有4名基層技術員,梁國進資歷最淺,卻是唯一通過考試的人員。
從基層到機關,改變的是崗位,不變的是記筆記的習慣。下井隊,梁國進必定本不離身。在辦公室,他是調度室的常客,一天不知跑多少次。油田東部每一口井的地質情況、鉆井進度、出現的異常情況,在梁國進的筆記本上留下痕跡后,變成得心應手解決處理問題的能力。
前年,梁國進在整理十幾萬字的生產筆記時,發現油田東部鉆井施工鉆頭掉牙輪頻繁。打撈牙輪少則幾天,多則十天半月,打撈1個月的情況也不是沒有。鉆機一停,就等于銀子嘩嘩地往外流,心疼死個人。他翻看當時記錄的鉆井參數、地質情況,根據不同地層,分析研究優選鉆頭,并到鉆臺上跟蹤方案實施情況。經過一段時間摸索、整改,鉆井公司的掉牙輪次數由半年9井次,降低到全年1井次。
梁國進還收集國內外最新優快鉆井技術,結合泌陽凹陷深凹地層特點,分析比對以往自己記錄的鉆井資料,制訂出優快鉆井技術方案,使平均鉆機月速度提高13.05%,累計創效515萬多元。
不用說,這些經驗又被梁國進記在筆記本里。他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些經驗將來不定在其他區塊還能派上用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