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董艷麗)4月28日,被授予“湖北省勞動模范”稱號的湖北化肥生產調度處處長杜陽站在了湖北省委、省政府、省總工會召開的慶“五一”暨表彰大會的領獎臺上。
作為企業的一員,他心懷感恩、忠誠企業。杜陽參與了湖北化肥“煤代油”改造項目的全過程,掌握了煤氣化技術的工藝流程。由于工作成績突出,2009年受聘中國石化氣化技術中心首批技術專家。隨著國家進行能源結構調整,一批煤化工企業應運而生。像杜陽這樣的技術管理人才,有不少企業伸出了高薪高職聘請之手,杜陽絲毫不為所動。很多員工表示不理解,“在一個虧損企業里待遇不高,能干出個什么樣呢?”而他卻說,“我們之所以能掌握一定的技術,是因為企業給了我們學習的機會,給了我們鍛煉的平臺。我們不能為了一己之利,在企業困難的時刻,離開企業。企業越是困難,越是需要有人做事情;企業越是困難,越能體現大家的價值。”
作為一名專業技術人員,杜陽勇于探索、敢于創新。據統計,僅2007年和2008年兩年時間內,杜陽有針對性地參與并主持完成“煤代油”氣化、空分裝置技術攻關8項,與此同時,他還將實踐經驗轉化為豐富的理論,針對Shell煤氣化裝置在試車和運行中出現的氮氣難于平衡的問題撰寫了《Shell粉煤氣化裝置的氮氣平衡及優化》分析具體原因,介紹改進和優化措施,為“煤代油”裝置長周期運行,節能降耗、安全生產作出了貢獻。
當生產遇到問題和困難時,杜陽總是沖鋒在前,起到模范帶頭作用。2006年,煤代油裝置開車在即,煤粉進入氮氣系統,導致污染,使開車受阻。而氮氣管網龐大、面多,又給吹掃增添了難度,杜陽帶領員工備戰3天,幾個小組輪番上陣,長時間的吹掃讓很多人都吃不消,而他卻始終堅守在現場,為了發現問題能夠及時解決,也為了給員工鼓舞與激勵。2009年的合成氨裝置合成氣壓縮機主油泵故障搶修,開輔泵運行,風險大,為防止發生事故,確保安全生產,合成車間就在設備旁邊搭了一個帳篷,杜陽在這里堅持了近30個小時,直至設備搶修完成。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煤代油裝置原始開車之際,他和同事堅守崗位7天7夜,成功實現了氣化爐的投料開車。
作為家庭中的一員,他犧牲小家、深感愧疚。為了工作,杜陽放棄了太多的休息時間,家里很多事情根本就顧不上。兒子發燒住院,父親生病住院,都因為接到企業要開車的指令而無法盡到作為父親和兒子的責任,這讓他心懷愧疚。但他也說,企業的事大,我只能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