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旗下的長慶油田和陜西延長石油集團公司(下稱“延長集團”)這兩個冤家對頭,如今“握手言和”。
《第一財經日報》昨天從中石油集團獲悉,其與延長集團共同出資組建的“陜西延安石油天然氣有限公司”7月1日正式揭牌,并于當天開鉆第一口油井。
該合資公司注冊地為陜西延安,注冊資本為20億元,其中中石油出資10.2億元,占51%,全權委托長慶油田分公司管理;延長集團出資9.8億元,占49%。據長慶油田一內部人士透露,該合資公司的主要業務集中在上游的油氣勘探開發領域,不做中下游的市場開發。
化解礦權紛爭
一般而言,我國的油氣開采都是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央企壟斷,唯獨在油氣資源較豐富的陜西地區,中石油旗下的長慶油田和延長集團長期割據、各自開發,雙方對礦權的紛爭也是積怨已久,還曾經發生過越界打井的行為。
“近年來隨著雙方開發規模的擴大,有爭議的地區越來越多,影響了雙方的發展。”長慶油田上述內部人士昨天對本報介紹說,成立該合資公司可以說是解決矛盾和糾紛的一個有效方式,而這也是中石油在陜西首次與地方企業在上游油氣開采領域進行合作。
能讓中石油放下身段,或許與延長集團擁有的當地政府資源有關。延長集團于2005年重組成立,當時注冊資金12億元,股本金為68億,其中陜西省國資委占股51%,延安市占股44%,榆林市占股5%。
雙方的合作即是由當地政府出面協調的。上述長慶油田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中石油此前與陜西省政府簽署了一份合作協議,約定在延安和榆林礦權有爭議的油氣區塊,將由中石油和延長集團組建合資公司共同開發。
新組建的合資公司雖然由中石油方面控股,但董事長則由延長集團的董事長沈浩兼任。
合作開展上游業務
除了解決礦權紛爭,中石油和延長集團組建合資公司還有更多的考慮。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潘繼平對本報記者表示,其實每個油氣區塊的礦權在政府的管理上來講都是明確的,雙方成立合資公司更重要的推動力在于雙方在上游業務上有合作的需要。
上述長慶油田內部人士還證實,由于長慶油田在技術上更有優勢,所以合資公司中的管理和技術人員由長慶油田方面占多數。
延長集團作為唯一一家擁有石油和天然氣勘探開發資質的地方企業,近年來也發展迅速。2011年,延長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236億元;今年,其還立下了實現銷售收入1500億元以上的目標。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此評論說,中石油與地方企業合作加強了自身的壟斷地位,延長集團有中石油的依靠也有利于其發展。不過中石油與延長集團的這種合作模式具有較大的特殊性,因為實力較強的地方石油企業在其他地方并不存在,所以這種合作模式很難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