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下滑的煤價,讓地處我國能源腹地原煤主產區的'神府東勝'(包括陜西榆林的神木、府谷縣以及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勝區)地區的煤炭企業持續受壓。《中國經營報》記者實地調查發現,在上述傳統的產煤區,煤炭企業已啟動'自救'措施:約六成企業開始'自我限產'。
近日,國家發改委會同鐵道部、交通部、國家能源局、煤炭工業協會等部門先后赴山西、內蒙古開展調研。記者獲悉,此次多部門調研的一個重要議題,是就合并重點電煤價格與市場煤價格聽取企業和地方部門意見。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煤價雙軌制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相比兩者差距巨大的時期,目前市場煤與電煤價格已經很接近,是一個改革的時機,多部委的聯合調研或是改革的先聲。
部委調研改革
今年6月底國家發改委會同鐵道部、交通部、國家能源局、煤炭工業協會等部門赴山西、內蒙古開展調研。據了解,上述多部委調研組調研的重點除了掌握當前煤炭經濟運行和地方煤炭交易市場建設狀況外,還就合并重點電煤價格與市場煤價格聽取了企業和地方部門意見。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2012年煤炭市場的疲軟給煤價'雙軌制'改革帶來了契機,而對于'雙軌制'最大受益方的電力企業來說,目前市場煤價格與合同電煤價格的差距越來越小,'雙軌制'存在的意義也已經大打折扣。
不過,陜西當地學者指出,盡管當下市場煤價與重點合同電煤價格已經比較接近,煤價'雙軌制'改革存在一定時機,但是這項改革還牽扯到電力企業與煤炭企業的'市場煤與計劃電'的深層矛盾。因此,即使市場隱現煤價改革、取消重點電煤價的好時機,國家也不會貿然采取相關改革措施。
對于上述觀點,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市場觀察員李朝林亦表示贊同,他指出,煤炭雙軌制的雙規合并,完全市場化的實際肯定是日益成熟的,但是要真正理順煤電關系,恐怕并非一朝一夕。
首先,由于改革的復雜性會牽扯多方面的利益群體,若急于推進改革必將阻力重重;其次,煤價的走勢目前在經過一輪大跌后有望平穩,即便告別暴利,但也非跌入底谷,而是進入平穩發展期,這樣在電煤與市場煤價格方面的改革契機不會在短期內消失。因此,他認為,這項改革恐怕至少要明后年才有可能有實質性的突破。
中國流通產業網資深煤炭市場分析師李廷則認為,雙軌制合并是大勢所趨,但政府部門只要在改革中承諾,以后不再干預煤電雙方煤炭談判就夠了,讓市場的煤電雙方自己去協商解決,在完全放開煤價的同時,也要同步推進煤炭資源的市場化配置。
煤企'寒潮'
今年4月份以來,在煤價持續下跌行情的壓力下,'神府東勝'產煤區的煤炭企業正在經歷一場'寒潮'。記者了解到,在府谷縣,目前礦方的4700大卡的原煤坑口價僅僅為200多元/噸,不及前些年同期最高價格的一半。據記者了解,目前內蒙古鄂爾多斯以及榆林神木、府谷地區5000大卡原煤價格大約為300多元/噸,鄂爾多斯6000大卡動力塊煤坑口價也僅為500元/噸。
最新數據顯示,環渤海動力煤價格已經連續八周下跌。6月13日752元/噸,6月20日729元/噸,6月27日702元/噸,較去年同期下跌17%。與此同時,港口庫存也持續居高不下。
根據6月底上述國家多部委的調研顯示,眼下國內煤價已大幅下滑,煤炭市場供需寬松,主要中轉港口、電廠煤炭庫存激增,煤炭行業已經著手迎接'寒潮'。
李廷分析指出,煤炭行業寒潮其實主要體現在煤炭的貿易企業,生產企業目前依然有充足合理的利潤空間。
在李廷看來,由于陜西和蒙西多數煤礦尤其是地方煤礦所產煤炭是通過公路外運,中間物流環節成本較高,坑口價相對山西以及東部一些省份較低,當市場不好的時候,陜西、蒙西這些地方煤礦承受的市場壓力尤其明顯。
壓產'自救'
事實上,'神府東勝'礦區,一半以上的煤炭企業已經著手'自救'。盡管官方口徑并沒有相關數據提供,但記者深入礦區獲得的信息顯示,在上述礦區約有60%的煤礦企業在利潤被擠壓的現實下,不得不采取壓產的舉措。
'原來我們礦上正常的產量應該是每天2000噸左右,現在產量已經壓至不到1000噸,并開始檢修相關設備。'陜西神木縣一家煤礦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一噸煤的利潤僅能維持在幾十元,而且不好賣,因此大部分企業只能盡量少產煤以維持日常開銷。
而在榆林煤炭多位分析人士看來,由于煤價已經連續兩月大跌,部分煤炭企業的庫存煤還沒有消化完,再開足馬力生產顯然只能增加生產成本,因此采取自我保護式的限量生產,以觀望下半年的行情也是必然的。榆林市能源局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也向記者證實,6月份當地煤企產煤量縮減了至少三成以上。
記者實地調查顯示:在'神府東勝'產煤區,約400家主要煤炭生產企業中有近六成煤礦采取了'自救'措施——壓縮產量。陜西煤炭產銷協會一位專家表示,一方面,因為礦區坑口煤價已經跌至300元/噸以下,煤礦生產的實際利潤已經被壓縮至幾十元;另一方面,煤炭中間的拉煤'客人'(貿易商)實際運煤已經開始虧損,因此,在壓產與價格的雙重壓力下,販煤市場也確實遭遇寒期。
李廷指出,依目前的煤價,煤炭企業并非沒有利潤。只是在下游需求減少的實際下,自我壓縮產量,亦是理性之舉。在他看來,榆林、鄂爾多斯那些煤礦如果不主動早限產,煤價遲早會跌的讓他們沒錢賺,所以在煤價回調的差不多的時候,他們首先限產是比較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