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綜合媒體消息,放眼全球,經濟波動加劇,通貨膨脹與市場疲軟交替出現,國際能源價格大起大落,導致煉焦煤市場供需失衡,煉焦煤生產企業無法根據市場變化情況做出合理的經營選擇。
值此之際,大連商品交易所煉焦煤期貨合約的推出被提上日程,此舉是否會對煤炭價格的穩定和合理變動起到重要作用,對國內煉焦煤生產企業和下游鋼材及焦化企業的采購、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為使業界人士更好地了解煉焦煤合約及相關規則,幫助煉焦煤供需雙方認識煉焦煤期貨,利用期貨工具管理風險,指導生產經營,即日起,本報聯合大連商品交易所推出《關注焦煤期貨》系列專欄。
從去年開始,大連商品交易所前往山西、山東、河北等煉焦煤主產區域和銷售區域進行調研,調研了解到,煉焦煤市場化程度高、行業政策相對寬松、供需分散、競爭充分、定價機制已經市場化,具備開展期貨交易的基礎條件。
在我國,煉焦煤資源相對稀缺,商品化程度較高,這使得煉焦煤期貨具備很扎實的市場基礎。另外,行業政策寬松意味著企業參與期貨交易不存在障礙,只要符合行業基本法規《煤炭法》《煤炭產業政策》及《煤炭經營監管辦法》規定的準入條件,任何企業都可以參與國內煉焦煤市場交易。
相比較而言,我國煉焦煤出口政策更為苛刻,出口企業除了要交10%的關稅外,還需要申請煤炭出口配額。由于煉焦煤國內供應存在缺口,在國家提高關稅后,國內煉焦煤價格已經沒有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優勢了,因此出口量很少。在進口方面,不存在政策障礙。
我國最重要的煉焦煤主產地是山西,其煉焦煤供應量占全國煉焦煤總供應量的48%,黑龍江、貴州、河南、云南等地的供應量占比也分別在7%至11%之間,其余地區的產量一般占全國的5%以下。目前,我國可以生產煉焦原煤的特大型生產企業超過10個,廣泛分布于山西、江蘇、安徽、黑龍江、河南等地。從供應角度講,沒有任何一個地區或者企業可以絕對壟斷價格。
從需求的角度看,煉焦煤的主要用途是生產焦炭,我國焦化企業數量眾多,競爭激烈。
據統計,全國997家焦化企業分布在大陸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年產量100萬噸以上的焦化企業有72家,產量僅占全國焦炭產量的45.35%。
焦炭的生產較為分散,2008年全國焦炭產量超過1000萬噸的10個地區的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76%,而產量最大的山西省產量占比也僅有25%。因此,任何一家煉焦煤需求企業都無法對價格形成壟斷性影響。
我國煉焦煤定價模式基本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大型煉焦煤企業給出的合同價,另一種是市場供求關系形成的市場價,這兩種模式的最終決定力量都是市場化定價機制。
各地大型煉焦煤生產企業為了穩定客源,一般與大用戶敲定一段時間的合同價,并在約定的時間執行該價格。但是,合同價并非一成不變,一般當煉焦煤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改變、合同價與市場價差距較大時,合同價會隨市場價而調整。在煉焦煤集散地,價格主要由供求關系決定,可以很迅速反映庫存等市場信息,主要煤炭中轉港口的煉焦煤價格更具有權威性。
隨著煉焦煤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其遠期電子交易也開展起來,這為焦煤期貨上市提供了較好的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