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高宗全)老曹是這樣干活的,站場加裝換熱器,他去監護,頂著烈日,一站就是一天,在油建工人下班后,還留在現場查隱患。油建單位經理老金說:“老曹干活不要命。”
干活不要命的老曹本名曹磊剛,河南西華人。2005年以勞務工的身份加入到大牛地氣田的開發大軍當中。把第一采氣廠所有一線的工種干了個遍,從普通采氣工干到設備副隊長,7年的時間獲得的各類榮譽證書自己都沒有數過。曹磊剛因為敦厚而淳樸的做派,被大家稱呼為“老曹”。老曹有句口頭禪,“要干就要干好!”
“要干就要干好”的采氣工
新工實習時,老曹被人稱呼“跟屁蟲”:跟著師傅的屁股后面,學理論、鉆技術、檢流程、巡現場。遇到隊上的技術員下站來,更纏著他們問東問西,害得人家幾次都錯過了吃飯時間。
2008年8月,老曹調到33號集氣站,這是第一采氣廠的第一座低壓增壓集氣實驗站,所有的生產技術數據都是“空白”,沒有任何的經驗可以借鑒。
面對井下節流和低壓增壓輸氣等新工藝,他翻閱了許多專業性書籍,有問題就向專家請教。青工小朱不理解:“纏著人家問這問那,也不嫌臊?”他回答得更干脆:“技術搞不懂更嫌臊!”壓縮機是站內主要的一臺大型設備,從安裝調試到操作,他從不放過每一次學習機會,很快就掌握了操作規程要領。
壓縮機在站場上發出的轟隆隆的嘈雜聲音,在老曹聽來卻是最美的音樂,“只有聽著壓縮機的聲音才能睡得香”。聽著這“美妙音樂”才能入睡的老曹終于有一天在睡夢中驚醒過來,“音樂停了,睡不著了”。打了個激靈,他從床上跳下來,直奔機房。壓縮機發生了故障,找不到原因,值夜班的員工急得直打轉,零下30多度的夜里,卻是滿頭大汗。老曹仔細地圍著壓縮機查看,排除故障后,覺得雙腳邁不開步。原來,從屋里出來,他根本就沒有穿鞋,硬是在冰冷的水泥地上站了近半個小時,在零下30多度的冬夜了,已經凍木了。
那年冬天,老曹和站里的小伙子們順利讓壓縮機在零下30多度環境里安全運行4000多個小時,美國庫伯壓縮機售后服務人員也豎起大拇指:“到過世界許多企業,從沒有見過這樣敬業的員工。”
“最不受員工歡迎”的安全員
成為采氣二隊HSE監督管理員后,老曹堅持每周下站檢查,發現隱患,要求現場立即整改;在復溫脫水換熱器剛加裝時,員工對新設備認識不足,他就和大家一起進行危害識別工作,這也就在日常工作中得罪了不少人,更有人嫌他婆婆媽媽的,一線的采氣工和他開玩笑,“你被列入最不受歡迎的黑名單了。”
老曹愛琢磨事,換熱器剛安裝完,他就琢磨,“要是氣溫低的時候,堵塞了該咋辦?”他就找到技術人員,一起到站場上進行理論上的推演,終于探討、總結并制定出了換熱器堵塞應急措施。一個月后的凌晨,29號集氣站的換熱器真就發生堵塞,值班員工按照應急措施,用很短的時間就順利解了堵塞。正值越冬保供,如果沒有提前制定堵塞應急措施,就要完不成天然氣生產任務。
面對交通安全問題,愛琢磨事的老曹主持制定并實施了“一車一表”車輛管理制度,規范了車輛的靜態管理,強化了行駛的動態監管,切實做到車輛行駛安全化。這一創新的工作機制,獲得了“廠長獎勵基金”。
對安全工作要求的太嚴,有人不理解。聽到抱怨,老曹總解釋一番:“隱患整改可是人命關天啊!要干就要干好!”
不看電視的副隊長
老曹從來不看電視劇。在野外枯燥單調的工作環境下,沒事大家都湊在一起談論劇情,老曹卻以為那是浪費時間:“有時間還不如看看書。”
老曹不看電視劇并不是當上副隊長才是那樣的,原來當站長就有了這習慣。“我們看電視,他就躲在別的宿舍里看書。”張良回憶起和老曹在一起工作時的狀況時說,“只要是涉及站場上的知識,都組織大家在一起學習。”張良很感慨:當時19號站只有兩人有越冬生產經驗,其余的都是新工。曾有人斷言:只要我們能順利越冬,別的站一點問題都沒有。那一年我們站的越冬生產平穩運行,幸虧有老曹給我們及時培訓了越冬生產的知識,未雨綢繆啊!
老曹憑自學拿到了河南廣播大學法律專業的大專學歷后,又報名在讀華東石油大學安全工程專業。老曹說:“大牛地氣田發展這么快,自己再不武裝好自己的頭腦,就該被淘汰了。”
2011年春節,老曹的妻小到工區過年,兒子剛7歲,喜歡看動畫片,鬧騰得歡了,老曹只好躲在辦公室里學習。沒幾天,小家伙看出了端倪,“爸爸是不是不喜歡我啊,晚上怎么老不回來呢?”聽到這話,老曹很內疚:“在家里照顧不上他,到工區來了,我還顧不上,真是太虧待他了。”
當了副隊長的曹磊剛依舊很享受員工們稱呼他“老曹”。他說,聽別人這樣稱呼很踏實。很踏實的老曹也一直在奉行著自己做事的原則:要干就要干好!
話雖簡單,但做起來真的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