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網消息:成品油緊張的苗頭再度顯現。作為應對,中央已決定從4月起對兩大巨頭進行補貼,并對成品油進口實施先征后返。本報記者另從業內獲悉,國內成品油市場的另一個重要補充——山東地方煉廠(簡稱“地煉”)近期一直在向中央申請原油代加工,且未來獲準的可能性很大。
據山東當地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地煉非常關注二季度國家會否在供應壓力下再度要求兩大公司對地方煉廠提供原油進行代加工。“在目前煉廠汽柴油產量減少的情況下,奧運年的保供壓力較大,我們相信與兩大公司再度合作的可能性很高,屆時增產的資源將能緩解目前緊張的局面”。
對此,山東煉油化工協會會長劉愛英昨天向本報記者確認,山東地煉一直在向中央申請原油來料加工或穩定的原料來源,但迄今尚未得到批復。她認為,此舉對緩解國內成品油市場緊張狀況會產生積極影響。
去年“油荒”最嚴重的時期,中央曾出臺臨時性措施,要求兩大集團將部分原油交由地煉企業代加工,同時保證后者一定的利潤。這一措施提高了地煉的開工率,增加了市場供應。但隨著此后成品油供應恢復正常,該措施悄然終止。
息旺能源分析人士指出,地煉是國家不支持不鼓勵的發展項目,不能像兩大公司大煉廠收到國家的財政補貼,其利潤直接受到國外油價的影響。每逢國際油價高企和調價未能實現時期,一般是其開工率下降較多,生產積極性嚴重不足的時候。但地方煉廠生產的汽柴油卻占國內供應不小份額。目前,全國地方煉廠生產的柴油供應占國內供應10%-15%,汽油供應占全國的5%-10%,其中2007年山東地煉汽柴油產量占全國總產量6%。在2007年四季度,除了國有大煉廠小幅降低汽柴油產量外,地方煉廠開工率下跌近半也是導致供應不足、“油荒”產生的原因之一。
“近期地煉生產的積極性很低,基本上是近年來的最低水平,與上年10月中旬‘油荒’爆發前期相差不遠。其中,山東地煉常減壓裝置平均開工率在20%-23%,加工直溜燃料油(4468,-12.00,-0.27%,吧)虧損在100-200元/噸?!鄙鲜鋈耸空f。
他預測,在國內成品油價格被壓制、生產成本持續高企的二季度,一旦沒有其他利好因素,地方煉廠為了減虧,開工率很可能繼續保持低水平。
“在原料緊張的情況下,我們的一次加工裝置開工率相對較低,但深加工裝置還是保持了比較高的開工水平。不過,利潤已經被大大壓縮了?!眲塾Ρ緢笥浾哒f。
她同時承認,山東地煉的確面臨比較嚴重的油源緊張問題。因受國家政策影響,地煉獲得的原油配置指標遠遠不能滿足生產的需要,裝置開工率嚴重不足。如山東地煉行業的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達到4500萬噸/年,但國家給予的原油配置指標只有168.84萬噸/年。
對于此前廣東民營油商赴山東謀合作一事,劉愛英表示,雙方仍在聯絡,但還沒有實質性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