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柴潤金 楊曉丹 李立軒 韓玲)七月,整個北大港濕地彌漫著濃重的霧氣和水汽,偶或幾只叫不出名的鳥從密密的蘆葦蕩里鉆出覓食。
天熱得像個悶葫蘆,但謝永常還是抹了一把臉上的汗,像往常一樣開始他一天的空氣監測工作。
這樣的鬼天氣已見怪不怪了。每周,他都要和其他同事到濕地進行空氣監測,校準儀器的精準度,對設備進行維護,更換干燥劑和濾膜,然后背著高倍望遠鏡,趟著一人高的蘆葦,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幾百米開外的觀鳥臺開拔。每次調查的范圍為40千米,幾乎覆蓋了整個濕地自然保護區,在每個點停留15-20分鐘,用高倍望遠鏡巡視水面,仔細辨認鳥的種類,有時還用長焦錄像機對現場進行錄像,詳細觀察記錄所見到鳥類種類、數量、行為、棲息環境以及所觀察時間。
“我身后6.3公里處就是天津大乙烯。”指著西南方向霧氣中隱約的塔架,謝永常興奮地說,大乙烯平穩運行三年了,從采集監測的數據分析得出,裝置周邊尤其是濕地的生態環境空氣質量不僅達標,鳥群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如今達到二三百種以上,其中不乏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謝永常說的濕地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也是中國第319號重點鳥區。建設大乙烯之初,天津石化周密考慮到生態的保護,在濕地同步投資建設了空氣監測站,還建了多個觀鳥臺。除了對SO2、NO2、PM10及非甲烷總烴等環境因子進行全天候在線監測外,還與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合作,聘請國內的鳥類保護專家,和天津石化的職工定期對鳥的種類、數量、生活習性及運動狀態進行觀測和監護。
“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出具的監測的報告上的觀測數據顯示,大項目投入運行三年來,對鳥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并沒帶來影響,相反,良好的生態吸引了大量的鳥類進駐。”同行的天津石化安全環保部副部長劉忠河介紹,為把百萬噸乙烯及配套項目建成綠色環保工程,天津石化加大投入修建節能環保設施,在廠區和濕地之間建立生態防護,通過海水淡化、污水回用替代新鮮水,使用清潔燃料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等系列舉措,使周邊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地改善。盡管天津石化的原油加工量由500萬噸提升至1500萬噸,乙烯產量由20萬噸提升至120萬噸,但二氧化硫與污水COD的排放量分別降低了81.2%和70.75%,新鮮水取水量降低了30%。
濕地自然保護區環境優美,就是蚊子多。有一次,謝永常他們干完活回返時,發現車后有一個大大的黑團尾隨而來,定睛一看,原來是數千只黑蚊子。大家以為車開出濕地蚊子就會離開了,誰知竟還有上百只蚊子死盯在后車窗上跟了近6公里。
“好家伙,要不是全副武裝,還不被盯得遍體鱗傷呀。”摸著手背上的大紅疙瘩,大家還是嚇出一身汗。可每次看到鳥兒安詳地棲息時,他們心里都會油然而生一種情愫。
“我們為自己的工作自豪,更因大乙烯而自豪。”謝永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