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風能、太陽能產品遭遇貿易壁壘,引發了對中國新能源行業如何生存的思考。雖然新能源在中國能源結構中占比還比較小,但重復建設導致的產能過剩及技術發展瓶頸仍制約著新能源的發展。在2012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中國新能源如何尋求有序可持續發展、拓展新的能源領域等話題引起嘉賓的熱議。
一、中國新能源行業進入調整期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數據顯示,近十年來,中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迅猛發展,水電裝機超過2億千瓦,風電裝機超過5000萬千瓦,太陽能熱利用規模穩居世界首位。而要想打破新能源產能過剩和下游需求疲弱的怪圈,急需一輪大幅度的產業調整。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所林伯強教授在參加論壇期間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風能太陽能面臨大整合,但整合時間不能太長,否則會極大地影響企業及整個行業的發展。
'中國光伏產業在過去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也應該進行反思,如何在新階段更好地持續發展、更好地加速國內市場的開發,使中國不僅成為全球第一大光伏產品制造國,也能成為全球第一大光伏產品市場國,同時,使中國企業和歐美以及其他國家的企業之間能夠采取優勢互補的合作方式來推動太陽能發展',天合光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紀凡在'探尋新的增長前沿'分論壇上作出上述表示。
林伯強認為,中國新能源在市場和研發上還是比較有優勢的。'首先是市場的增長潛力很大,其次是研發成本較低。如果配合政府的鼓勵政策,這兩點優勢有望發揮出來。'
在如何擴大光伏產品內需方面,高紀凡很有信心,他預測,未來十年分布式發電會替代現有的上網發電,這對于打破太陽能在國內的發展瓶頸有突破性的作用。
我國新能源的發展潛力巨大。根據規劃,我國今后將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地熱、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2015年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年開發量將達到4300萬噸標準煤,將減少3000多萬噸碳的溫室氣體以及200多萬噸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提供近50萬個就業崗位,為500多萬戶邊遠地區農牧民解決無電問題。
從長遠來看,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可以逐步改善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促進常規能源資源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緩解與能源相關的環境污染問題,使我國能源、經濟與環境的發展相互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二、政府企業需合力促進新能源可持續發展
達沃斯論壇上,專家學者認為中國新能源的發展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政府在鼓勵新能源產業發展上還有很大的空間,而企業本身也應積極創新、提高自身競爭力。
當前,我國除水電和太陽能熱水器等個別新能源分支行業有能力參與市場競爭外,大多數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成本高,再加上資源分散、規模小、生產不連續等特點,在現行市場條件下缺乏市場競爭力。同時,風能、生物質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相關政策體系還不完整,經濟激勵機制還未形成,政策的穩定性和協調性差,還沒有形成支持新能源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政府相關政策也不夠完善,使得社會各界對新能源發展的支持力度不夠或無力支持。
林伯強表示,政府支持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不是去救某些企業,而是要在新能源產業鏈的兩端即研發和終端需求上給予更多的支持,中間部分則完全交給企業,這樣將會在通過市場調節生產的同時通過市場來促進企業創新,從而提高整個行業的抗風險能力。
同時,林伯強認為,政府應抓緊制定協調配套的制度與政策體系,為新能源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投資與發展環境。有關部門應編制長遠規劃和年度建設計劃,制定詳盡的路線圖。加緊完善各種財政補貼制度,包括用戶補貼、投資補貼和上網電價補貼等,并輔之以信貸優惠和稅收減免等手段,解決成本高企的問題。
林伯強還建議建立國際能源聯盟,使新能源和傳統能源享受差別待遇,給風電、太陽能更多的容忍度,使新能源價格降下來,給新能源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也為全球節能減排事業貢獻更多的力量。
三、中國正在探尋新的能源領域
當前,我國開發頁巖氣已形成了一股熱潮。中國政府對頁巖氣開發寄予厚望,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頁巖氣勘探、開發公關;隨后頁巖氣'十二五'規劃頒布,明確了工作步驟;此外,中國政府與美國政府關于頁巖氣也開展了良好的合作。目前,頁巖氣的第二批勘探權招標工作正在推進。
中國現階段在頁巖氣開發上主要是靠合資引進國外的技術。林伯強表示,中國在頁巖氣開發上不能盲目效仿美國。開發頁巖氣對水的要求很高,而中國是水資源匱乏的國家,因此發展頁巖氣不能與農業爭水。中國在引入國外技術的同時一定要與本土的實際相結合,在技術上要有所創新。
國土資源部最近公布的中國頁巖氣可采資源量為25萬億立方米。以中國目前的天然氣產量來計算,這些潛在的資源量至少可以提供200年,實際其中僅有部分適合開采(探明情況一般會持續增長),頁巖氣的資源潛力對于中國目前的油氣現狀而言無疑非常具有吸引力。
根據國家發改委2011-2015頁巖氣發展規劃,'十二五'期間將實現探明頁巖氣地質儲量6000億立方米,可采儲量2000億立方米,2015年實現頁巖氣產量65億立方米,力爭2020年產量達到600億至1000億立方米。
除了新的能源領域,在提高新能源利用率上,與會的專家也給出了很多有有價值的建議。例如波士頓電池有限公司創辦人克瑞斯蒂娜表示提高儲能技術能夠更有助于提升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等能源的利用效率。過去幾年中,儲能一直只是一個概念性的主題,沒有實質性進展,但隨著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尤其是國家十二五戰略規劃的出臺,明確了國家對新能源在財政和技術上的支持,也將推動儲能在市場和技術上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