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煤炭價格高企導致電煤供應緊張,繼而抬高發電成本,加上來自房地產和汽車行業的需求增速大幅下滑,下游產業萎縮,不僅導致鋼鐵、工程機械等行業出現巨虧,也使得鋁的需求增幅放緩,諸多原因讓目前的電解鋁行業整體處于不景氣狀況。
虧損已注定
“自去年8、9月份以來,電解鋁全行業都處于不景氣狀況,且行業前景并不樂觀。”生意社有色金屬分析師范艷霞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透露,在有色金屬行業里,鋁的供需矛盾最為突出,由于供大于求,導致中鋁等鋁業巨頭前三個季度虧損;而作為上市公司的中國鋁業今年一季報虧損已達10.88億元,2011年同期凈利潤為盈利3.31億元。另外,我國電解鋁企業集中分布的山東、河南等地的許多電解鋁中小企業從今年6月份開始也已減產甚至停產,僅河南地區從電價上調以來減產就達40萬噸。
電解鋁產能過剩屬歷史遺留問題。世界上所有的鋁都是用電解法生產出來的。然而,用電過度卻造成了整個行業的不景氣。眾所周知,由于鋁的生產過程中耗電高,歷來被稱為“高耗能產業”,也是國家重點調控的產業之一。去年工信部等部門發布遏制產能和重復建設通知以來,一些中小電解鋁企業在電價上漲、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政策打壓下,會逐步面臨淘汰。
范艷霞表示,電力是電解鋁的最大成本,約占總成本的40%。電解鋁行業出現大幅虧損與電價高企有著直接關系,目前過高的電價已使電解鋁企業難以消化。去年12月1日國家發改委宣布全國平均銷售電價每千瓦上調3分錢,按行業平均電價0.52元/千瓦時計算,國內電解鋁生產平均成本已高達15900元/噸。另外,原材料氧化鋁的價格一直維持在高位,也是導致電解鋁虧損的原因之一。6月份氧化鋁價格為2700元/噸,到8月下旬依然維持在2600元/噸以上,降幅不大。
“目前電解鋁生產成本15900元/噸來計算,而目前國內鋁的市場均價又從1.8萬元/噸的高點跌至15385元/噸,成本與售價倒掛,再加上人工成本高企,電解鋁行業今年注定虧損。”范艷霞說。
以前經濟景氣時,由于下游需求量大,電解鋁行業利潤可觀,企業進行“跑馬圈地”,大量上項目,卻不料導致現在庫存積壓,產能難以消化。今年以來,由于上游氧化鋁的價格高企、供應量減少,導致下游不景氣,拖累鋁棒、鋁箔、線纜等鋁制品再加工行業不景氣。范艷霞透露,面對嚴峻局面,一些上下游企業正在試圖結成產銷聯盟,即上游企業與下游企業簽訂單的同時,也給下游企業定指標,要求其一個月內完成銷售定額,如果完不成,下月拒絕繼續出貨。
范艷霞同時預期,今年9、10月份,一些行業對于電解鋁的需求會有所回升,因為這些行業要為第四季度的生產儲備一些庫存,比如線纜行業,其需求量將上升4.5%,開工率將達到78%。但鋁合金的開工率仍將不足六成。在產能過剩、出口受限的形勢下,電解鋁行業應提高產業集中度,向深加工轉移,向下游鋁材、鋁合金延伸。
醞釀電價補貼
有資料顯示,在電解鋁產量居全國之首的河南省,已有50%的鋁加工企業表示,今年訂單同比去年下降10%-30%左右。近50萬噸的電解鋁產能處于停產狀態。
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的林豐鋁電,是河南省唯一一家全部使用網電的電解鋁企業,年用電量達48億度。該公司總經理管存栓對本報記者表示,電價的持續上調,是造成公司持續虧損的重要原因。2011年,電價上調后,企業用電成本增加3.8億元。今年前3個月,企業每月虧損達3000萬元,目前林豐鋁電已經關停了10萬噸產能。而當下河南電解鋁工業陷入困境,并非全由市場原因形成,產業鏈條的優化整合滯后是行業競爭乏力的重要原因。
齊魯證券分析師閆磊預計,今年下半年國內電解鋁行業整體將繼續虧損運營。2011年12月國內工業電價平均上調0.03元/度,造成了使用上網電的企業成本攀升420元/噸,全行業陷入虧損;在鋁價難以大幅上漲、全行業用電價格難以全面下調的前提下,2012年下半年全行業很難扭虧。為了阻止企業進一步虧損,河南等電解鋁主產區也在醞釀出臺扶持電解鋁企業的政策,最核心的就是電價補貼。
摁不住產能
早在2001年,我國的電解鋁產量就已經位列世界第一,而為了嚴格控制總量,2009年,國務院頒布實施的《有色金屬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曾明確提出,今后三年內原則上不再核準新建、改擴建電解鋁項目。去年4月20日,工信部等9部門更是聯合下發《關于遏制電解鋁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行業健康發展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叫停擬建電解鋁項目,并取消地方出臺的對電解鋁項目的各項優惠政策。在上述政策實施的第二個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9部委組成的調查組,就進行了電解鋁預建項目調查及叫停工作,23個總規模774萬噸、總投資770億元的擬建電解鋁項目被叫停。然而,頻頻出臺的禁令,并沒有遏制電解鋁行業“大躍進”式產能擴張,近3年以來,國內電解鋁的產量有增無減。
公開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的電解鋁產量為1298.5萬噸,2010年的產量增加到1565萬噸,2011年則達到1755.5萬噸,而國家發改委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電解鋁產量為950.5萬噸,增速9.7%,與去年同期相比又加快了4.1個百分點。“國家發改委從幾年前就說過不再審批新項目了,但其實這幾年電解鋁產能都在成倍增長,可以說基本上沒有一個項目是經過審批的。”一位民營電解鋁企業的內部管理層坦陳。
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合伙人、副總裁包仲南指出,去年被叫停的23個項目,很多現在也應該都恢復了,而最近3年新建的電解鋁項目,是出于部分地方政府短期GDP業績的需要。“畢竟電解鋁是能夠迅速拉動地方經濟的重要產業。”
另有業內人士透露,近年來,新疆因資源豐富,正在成為電解鋁投資的新熱土,許多大財團紛紛遠赴新疆投資。內地一噸鋁也就賺2000元左右,而在新疆投資電解鋁一噸最少能賺5000元。還有一些大財團甚至遠赴印尼斐濟購買鋁土礦,為的就是搶奪鋁土資源。
針對這種情況,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華俊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去年電解鋁產能利用率已不足70%,產能過剩已非常嚴重。目前西部電解鋁建設速度過熱已引起行業警惕,將通過報告等形式上書“力諫”遏制產能的無序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