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各地出手穩投資、促消費之后,如何穩定工業經濟增長,也成為不少地方政府本輪穩增長的另一“抓手”。昨日記者統計發現,目前地方政府出臺的穩定經濟增長的措施多是扶持已有的煤炭、鋼鐵等傳統產業,對新興產業領域卻未給予過多關注。
據記者統計,目前地方政府出臺多關注的是已發展成型的領域。比如,黑龍江省表示要支持產業結構調整,推進鋼鐵、水泥等產業的兼并重組。陜西省則希望通過煤炭、石油等傳統產品的生產穩定經濟增長,并表示要促進有需求的產品開足馬力生產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資源類產品,在鞏固老用戶的同時積極開拓新市場,在穩價增效的同時盡力實現超產。重慶市發布的工業領域主要產業三年振興計劃也表示要加快推進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等重大項目。
“傳統的煤炭和石油以及天燃氣等領域都需要大量人力,但現在人力成本不斷升高,因而這種穩定工業經濟增長的方式并不可取。”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陳乃醒認為,我國工業經濟發展面臨轉型,地方政府在啟動本輪穩定經濟增長政策過程中,應避免投資盲目化,導致產能過剩。
在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戰略室副主任王元京看來,地方政府要穩定制造業經濟增長,還需解決結構性問題,讓工業發展更多涉及到一些高端行業,比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制造業等行業。